家乡风俗作文(通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风俗作文1
“五月五,到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一首童谣过后端午节也正式的拉开了序幕,大街上热火朝天人们都津津有味地看着龙舟竞渡。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呢?据百度的资料显示: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形状,用竹筒装上米以后密封着烤熟。到了唐代之后,粽子的形状出现了以下两种形状锥形菱形这些原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端午才开始食中这就是粽子的由来。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以下三人含恨自杀的居原、被陷害而死的伍子胥、孝女曹娥。
端午节到了,我们该干些什么呢?没错那就是吃各种各样的饺子啦!外婆在天都还没有亮时就把包粽子的材料给全部拿了过来,包粽子其实非常的简单,首先我们要精心挑选新鲜的箬叶与上好的糯米记住大米不行,然后用温水泡一天,因为外婆已经帮我们弄好了,所以咱们就直接来包粽子吧!先把浸泡好的糯米全部放进煮饭锅里,等糯米蒸好后等待它冷却,把冷却好的糯米包成四角形状最后用箬叶裹着再用绳子包着,接着嗯放进蒸笼就好啦,箬叶的清香与糯米的.甜味,不一会儿渐渐地飘了出来,在离这十里之外的人都闻到了。在裹粽子时还可以加肉和一些蔬菜,还可以在蒸糯米时放入适量的酱油与盐巴,这就是咸粽。
在蒸粽子时粽子还保留着原味,掀开笼屉,雾气氤氲而来,绿箬叶、白糯米、大红枣、枸杞热各种各样,看着就让我垂涎三尺,外婆说:“心急吃不了豆腐,再等它多蒸一会儿味道才正宗。”我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从锅里抓来大口大口的吃下去,但是被眼疾手快的外婆给轻而易举的阻止了。
个个美味诱人的粽子被外婆端了上来,刚好叔叔阿姨们都来了。才刚端上来我就一下子拿了好几个,把绳子解开沾上了一些白糖,简直甜而不腻,吃着自己的劳动结果眼神中透露着满满的幸福,那粽子香甜热糯、瓜果飘香简直了,我们一起聚在饭桌前互相祝福着这一年像这些粽子一样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我们倒上了饮料互相碰上了杯。
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这一天除食粽子以外,人们还会赛龙舟、搓艾叶、饮雄浑酒等众多端午习俗。
家乡风俗作文2
初学叫妈妈的小孩子,会出门叫出租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一提到饺子,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酸酸的辣辣的感觉呢?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讲一下我与饺子的有趣的故事吧!
我们永州的习俗——初一吃饺子。所以初一上午,妈妈终于给我买来了我心念已久的饺子皮,现在,我终于可以包饺子喽!
首先,妈妈先把肉切碎,再放入玉米、葱、胡萝卜、油、酱油、生抽、盐,搅拌均匀,终于可以开始包饺子喽!
接着,我们开始包饺子,我叫妈妈示范给我看。只见妈妈把肉馅放入饺子皮中,再用手指沾上一些水,涂在饺子皮周围,然后轻轻一捏,一个美丽的饺子就这样“诞生”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饺子皮,放入肉馅,一捏,怎么包不紧?哦,原来如此,是我没有沾水……“哈哈哈!”笑声传遍了整栋楼,不知不觉,饺子已经包了快100个了。
饺子包完了,然后就是煮饺子了。首先,先把水烧至沸腾,接着放入我们亲手包的'饺子,然后放入葱、姜、蒜,最后加点鸡精就出锅了。
午饭桌边,坐在沙发上起不来的我,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大鼓了,我身边桌子上的筷子,也无力地躺在桌子上,桌上那杯装着的果汁,哪怕就是我,也奈何它不来了,更别说沙发上早就葛优躺的爸爸妈妈了。
这个初一,我太满足了,吃了自己做的饺子,我真开心!
家乡风俗作文3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拿着一对大橘,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去给大家拜年,要拿一对大桔给人家呢?”妈妈说:“给别人大橘象征着大吉大利,人们如果给我们大橘,要给他们说祝福。”
一到奶奶家,我拿着那对大橘给奶奶拜年,奶奶说:“好,来,奶奶给你几颗糖,祝你新年甜甜蜜蜜。”然后家里还有舅舅和姑姑,“舅舅过年好,新年快乐”舅舅说:“同好,同好。”我去问妈妈:“为什么我向舅舅拜年他为什么要对我说同好呢?”妈妈说:“同好的意思是你也是就觉得意思就是你也好。”
奶奶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我想要打开看看,妈妈说:“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拆红包,发红包时,人民币的正面要对准红包的正面。”原来发红包也有这么多的习俗啊!
晚上吃饭时上面摆满了菜,有鹅肉,红桃粿和血蚶,我问了问妈妈:“红桃果和血蚶为什么每年过年都要摆上餐桌?他们象征着什么?”妈妈说:“红桃粿,之所以是桃形的`,是因为桃象征着长寿染成红色,是因为象征红红火火,而血蚶是象征着财源滚滚,在古代贝壳象征着钱财,你看,这里血的象征着红红火火。”我心想:“原来我们潮州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吃完饭后,大家坐在圆桌旁喝着茶,桌上摆着一大盘橄榄,大人们都一颗颗地往嘴里塞,“真奇怪,为什么大人们就算不买干果也必须买橄榄。”爸爸说:“橄榄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非买橄榄不可。”奶奶拿给我一根甘蔗,奶奶说:“过年吃甘蔗,吃了不蛀牙。”
今年的春节很有趣,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过大年,而且今年过年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习俗。
家乡风俗作文4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的家乡——将乐。
我们将乐的端午节可有意思了,其中划龙舟可以说是不可错过的好戏了,我到了河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长龙”。在水面上,好像随时都会冲出云霄般,蓄势待发,周围的观众早已跃跃欲试了,他们被太阳公公晒得大汗淋漓,汗水从脸颊上流到下巴,可就算是这样,大家也不失兴致。
忽然,一声悠扬的哨子声响起了,龙舟如同一个出膛子弹般冲了出去,周上的人们使劲地滑着桨,不敢有丝毫松懈,在船头的'人敲着鼓,那悠扬鼓声,一直在耳边回荡。龙舟两边溅起的水花如同一条“水龙”跟在龙舟前进。
岸边的人们都在给自己喜爱的队伍加油,当然我也不例外,场上一度浸在加油呐喊中,忽然那哨声再次响起,全场一片寂静,没错,第一名成功产出。舟上的人们站起来,开始欢呼。
观众也随之热闹起来,虽然我喜欢的那个队伍是最后一名,但大家都依然很高兴,因为这个比赛并不是争谁第一水谁第二,而是为了纪念屈原,为了节日的气氛。
说到划龙舟,大概就想起了端午节的另一种习俗吧——挂艾草
其实挂草并不只有装饰的功能,它还有驱除蚊蝇、消除病毒、驱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所以人们才会挂艾草。
端午节里,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有句话叫做∶“没吃过粽子,可以说是没过过端午节。”粽子这种食物。是用粽叶、糯米、红枣做成的。
其一把棕叶做成漏斗状;其二放一点糯米和一个或两个枣;其三把他包紧,用绳子绑紧,最后放入锅中去煮,一个小时后,一个香气扑鼻的粽子就出炉了。把外面的粽叶揭开,看着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闻闻那粽叶与糯米的香气。香气直冲鼻尖,到这,就拿起粽子大口大口的吃,味蕾已经被粽子完全吸去了。“啊!那糯糯的感觉;那甜甜的味道,太美味啦!”
你们感受到我家乡端午节的有趣了吗?
家乡风俗作文5
中国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要说热闹,那定是春节排第一,要说到团圆,大家会立马想到中秋节。而能把两者集于一身的,就是我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
相传,在汉明帝的'朝代,有一位宫女想要投井自尽,被大官东方朔拦下。一问才知,由于没法和家人团圆,这位宫女一时想不开便出此下策。为了帮助她,东方朔扮成算命先生到街上为路人赠签,殊不知每个人抽中的签上都写着:正月十五有大火。人们以为是上天示警,害怕极了,把这件事禀告了汉明帝。
汉明帝十分苦恼,找来东方朔出主意,东方朔顺水推舟,建议正月十五那天给火神供奉汤圆,再让人们挂上灯笼,营造火光的假象,以便瞒过玉帝。汉明帝听从建议,派出宫女出宫教大家制作汤圆,那位想要投井的宫女也得以出宫,一见家人。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果然没有大火,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平安地和家人度过了一夜。
后来,每个正月十五,挂花灯,吃着汤圆,和亲人团聚一起,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过灯会,但是,对于汤圆,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将黑芝麻和花生打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后冷冻,就是汤圆馅了;再将糯米面粉和成面团,醒一醒;最后把醒好的面团包入馅,揉成圆形,等水开后,下锅煮熟就好了。
煮好后的汤圆,变得晶莹剔透,但依然保持着纯白,看上去肉嘟嘟的,十分惹人怜爱。一口下去,馅从里面流出来,冒着热气,香气扑鼻,那花生的香味,甜而不腻,柔软的馅皮入口即化。这美味,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畅谈着故事的精彩,欣赏着灯会的绚烂,品尝着汤圆的美味,祈祷着家庭的团圆。这,便是元宵节的魅力。
家乡风俗作文6
春节那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都在门上贴起了红对联,挂起了红灯笼,还吃起来团圆饭,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这一天,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开始忙碌。爸爸负责贴对联,妈妈负责带弟弟,爷爷负责洗菜,我负责拼凑灯笼。
我把那两包扁扁的红灯笼拿出来,打开包装,一堆零零散散的灯笼零件掉了出来。我翻开说明书,开始了漫长的拼凑过程……
奶奶开始烧菜了,那一阵一阵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烧的`菜最好吃了,我一边想一边做灯笼。当时太阳还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个灯笼组合好了又开始另一个……
时间转瞬即逝,开始吃团圆饭了。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吃饭之前都能收到爷爷准备的红包,收完了才开始我们的年夜饭。
奶奶烧了好多的菜,有红红的清蒸大闸蟹,绿油油的莴笋,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人们喝酒,小孩喝饮料,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家里笑声不断。啊—突然感觉活着好幸福啊。忽然,我两眼放光,看见了一块瘦肉。我动动筷子,一伸,一夹,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啊!我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吃完了饭,我打了个饱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楼。
我上楼没多久,爷爷就开始放鞭炮了,我们家放鞭炮总是比别人家要早,爷爷说是因为弟弟会害怕,所以早一点放掉。
这就是我家的过年,你们也是这样过年的吗?
家乡风俗作文7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文化,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是安徽芜湖,那儿虽然不是什么名胜景地,没有像大都市那样的繁华,但是那里却是我最喜爱的故乡。
自我打小有记忆起,每到临近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在北京就常听到父母经常说起赛龙舟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因为只有过年才回到安徽,所以我从未亲眼见过赛龙舟。自此我对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感到十分好奇。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临近端午节时我回到了安徽,也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期盼已久的赛龙舟了。
也是因为到了端午节,每家每户都飘着粽子的香气,为了这即将开始的赛龙舟又增添了几分不同的气息。“啪”一声枪响,四周变得安静起来,只听隐隐约约的敲鼓声从远处袭来,紧跟着龙舟出现了。微波荡漾的湖面也因着他们的到来开始翻腾起来,一个个的龙舟如同出海蛟龙,长长的龙体涂满了鳞甲形的.花纹,那昂起笼统也威武无比。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桨手,船头和船尾各站一个人。船头的人负责打鼓为划桨手们鼓劲儿,船尾的人负责掌控方向。“咚,咚,咚咚咚”打鼓的人这样有节奏地敲着,划桨的人们整齐,急促的一起一落,激起一团团白色的浪花。龙舟也就在这样的浪花中有节奏的起伏着。活脱脱像是龙腾大海,壮观极了。
再一声枪响,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条条龙舟竞相越过终点,伯仲难分。分出名次后,顿时礼花绽放,人们也在欢呼雀跃中结束了这酣畅淋漓的比赛。但如今,那振奋人心的鼓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荡,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亲眼观看赛龙舟。
家乡风俗作文8
近年来,我们日益重视传统文化,包括一些我们独有的节日和风俗。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
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山东老家过寒食和清明的风俗吧。
寒食和清明首先是怀念亲人、祭祀祖先的节日。听奶奶说,在我们老家,要连过三天,第一天叫“一百五”,第二天是寒食,第三天是清明。
“一百五”算是清明祭祖的预演,男子们会到祖坟上堆土,维护和加固一下,好为清明节祭扫做准备。
寒食也是一个怀念故人的节日。传说晋文公重耳成为国君后,为了逼迫恩人介之推出来做官,让人放火烧山,反而误将其烧死。于是,后悔不已的晋文公下令禁止在那天生火,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老家在寒食也不会生火做饭,宁肯吃冷食。奶奶笑着说,一年到头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这天最轻松了。
第三天清明节,家人们会带上精心准备的饭菜、酒水和香烛等,去给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扫墓,俗称上坟。
有一年清明,我跟爸爸去给爷爷上坟,摆供品、奠酒水、烧纸钱,最后我们还给爷爷磕了头。我觉得非常肃穆且具有仪式感,想起与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天,不由得心里非常伤感。我们都默念想对爷爷说的话,虽然阴阳相隔,但仿佛与逝者心意相通。中国人历来有祭祖的传统,通过这种仪式,可以追怀先人,珍视亲情。
其实“一百五”、寒食和清明同时也是娱乐的.日子。奶奶说,她小时候,村里每年都会搭台唱戏,连续三天,附近居民都跑来听,十分热闹。奶奶还说,清明早上,日出之前,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踏青,借机一扫冬日烦恼,祈求一年健康平安。这几天,村里还会搭起秋千,除了常见的形式以外,还有旋转秋千、站立秋千等。十里八乡的妇女和孩子都来参与,热闹非凡。爸爸还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在清明节会得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煮鸡蛋,但是并不着急吃,而是在上面画出五彩的图案,然后拿来“硬碰硬”,碰破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吃掉。
这些娱乐说明,我们固然要在清明节怀念亲人,但也不能永远笼罩在伤感之中,我们活得轻松愉快,不更是对逝者的一种安慰吗?
关于寒食和清明,古人留下了许多诗句。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既是对寒食和清明的生动记载,也为其增添了一层令人向往的诗意,这些传统和风俗值得我们备加珍惜。
家乡风俗作文9
一天我在街上,“咦那个人在干嘛呢?原来在挑树上的灯笼。”看着那火红火红的灯笼。我不禁想起了既快乐又热闹的春节…
在除夕前天,街上到处都是鞭炮,噼雳啪拉,把街上弄的好下热闹。每家过年基本上都要放鞭炮,小孩子玩摔炮,擦炮,冲干炮,(别名窜天猴。摔炮,玩法简单,安全系数高,只要用力往地上一摔就行了。擦炮,比摔炮危险的多,只有胆子大的孩子才敢玩,它用包装纸上的纸才能燃起来,这时必须快扔出去,不然手就要开花了。在这里最好玩的是冲天炮,用火点燃它的引线,嗖的一声,它就像一个火箭一样一飞冲天,然后爆炸,玩冲天炮还有许多变种玩法,如载人火箭,用降常伞小人挂在冲天炮的杆子上,冲天炮在天上爆炸小人自己就飞了下来。鞭炮的存在当我们小孩子在春节中,给于了极的快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和舅舅准备了丰盛的大餐,我们家饭香在二楼都闻得到,饭菜被我大口大口的'吃,大口大口的咽:因为饭菜太香,使我不由自主地吃了几大碗饭,吃完饭,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一道光划破天际,突然那道光得一声砰爆炸了,窗外陆续也飞来了几道光。这时我仿佛听到全中国人民的欢笑声。
春节的快乐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风俗作文10
“黑色小精灵,身上穿红衣。门前驱小鬼,伶伶又俐俐。”这是我自己编的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呢?当然是——春联!
印着龙凤呈祥的红纸上,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字傲立在上面。嘘,可别小看了这春联。相传古时有两个神仙专门负责捉拿小鬼,后来人们便将他们的名字写在桃木上,将其挂在门上驱鬼,许多许多年后,就演变为现在的春联。
小时候,我踮起脚尖看那些搞送春联活动的人写春联,看他们神气的随手几笔,马上就有人恭恭敬敬地拿走,临走前还连连道谢。年幼的我,看着他们潇洒的模样,好生羡慕。
呀,今年我也可以写春联啦!学校举办了在鼓山公园送春联的活动。望着那一沓沓厚厚的、朱红色的春联,我仿佛觉得它们也在笑呢,也在兴奋,也在紧张并激动,也在分享着我的欢喜。“别急。”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老朋友,既是对它说,也是对自己说。
终于开始了,我沉着地在鲜艳的红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我没注意手指上不小心染上的墨渍,也没注意到雪白的衣已被红纸染得不成样子。要知道,这些可是即将挂在一户户人家前的`祝福啊,怎能不认真对待呢?
排着队的人一个个心满意足地捧着对联走了。可不知怎的,队伍并没有变短,反而越来越长了。我那提着毛笔的手臂早已僵硬,可是看着那长长的队伍,我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他们在热辣辣的阳光下继续等待,而自己去阴凉处喝水休息。厚厚的一沓纸越来越薄,我赶紧跑过去又拿了一沓。不知道是不是看出我的疲惫,有的等待的人还特意买来了一些橘子。我一边吃着清凉甘甜的橘子,一边继续拼命地写,仿佛太阳也没有那么毒了。
写着,写着,眼前的红纸是逐渐幻化出一个个黑色的小精灵,穿着喜庆的红衣裳,挨家挨户地敲门,并送去一声声红色的问候:“新年快乐!”
家乡风俗作文11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衡阳,也就是著名的雁城。
去年春节,我就回衡阳过了一次年。大年三十晚上,该吃团圆饭了。上桌后,发现有一张椅子上没坐人,却摆着一套衣服,桌子上还摆着套餐具,我以为是活见鬼了,便问爸爸:“那怎么摆着套衣服啊?”“因为过年当然要讲究团圆,你看你有位姑父没来,一家人缺了谁也不行,这就是衡阳的风俗。”哦,原来如此。
该上菜了,我却没有看见在北京过年一定要吃到的饺子,却在最中间摆着一道玲珑宝塔形状的“头碗”。这“头碗”最上面是一层木耳肉片,接下来是一层鸭蛋片,再下面是两头尖中间粗的草鱼丸,下面一层是有糯米、花猪肉和水果的房节肉,往下又是软糯的'红薯丸子,倒数第二层是虎皮土鸡蛋,最下面是一层红枣。整整七层。过年吃“头碗”,也是衡阳的一大风俗。后来得知“头碗”的闻名与湘军名将彭玉麟有着莫大关系。相传有一天彭玉麟家要来贵客,他想破了头也只想出普通的鱼啊,豆腐啊,显不出档次。看着彭玉麟一筹莫展的样子,他家的家厨凑上前来:“不知大人是否喜欢,我将咱们衡阳菜中的主要食材汇聚成玲珑宝塔状,不仅好看,且有步步登高之意。”客人吃了菜后,觉得是头等美味,问其名字,彭玉麟回答没名。客人便奉承到那就叫玉麟香腰为佳,这就是衡阳“头碗”。
吃完团年饭就到了大年初一,大人们就喊我们来拾大柴——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我听衡阳当地人说拾大柴都发“拾大财”的音,因为衡阳话是没有平翘舌之分的。新年出门拾上一根满意的“柴”,把财运带回家,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财运连连。这个风俗也真有趣。
对了,过年吃的团圆饭也是在湖南传统吊脚楼中吃的。吊脚楼,顾名思义,就是底下有几根柱子支撑,在上面有两到三层不等的建筑物。吊脚楼也别有一番风味。湖南在中国的南方,气候潮湿,《后唐书》中说:“土气多瘴痢,山有毒草及沙蛰蝮蛇,人并梯居,登梯而上,只为干栏。”于是这一支土家族人设计了这种干栏建筑。这就是吊脚楼的由来与风俗。
吊脚楼大多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用作接待客人,传统人家过年是会在二层围着火炕,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气气。
这就是我在湖南衡阳过的年,不论是吃团年饭时一家人怎样都要团圆,还是“拾大财”祈盼来年财源滚滚,亦或是过年一家人在吊脚楼中围在火炕边和和气气。这些习俗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着过年一家人的团圆、兴旺,这不就是过年吗?
家乡风俗作文12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在这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张贴春联、福字,放鞭炮,有着赶跑年兽,辞旧迎新之意,春联一般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当这时,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节的喜悦。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的菜板都会发出噔噔的响声,大家都在忙着剁肉、切菜呢。这天也是我们全家最忙碌的时刻,妈妈会和姥姥围坐在桌旁开始包饺子,饺子里面通常会包上硬币、花生或是大枣,吃到了什么就寓意着来年的运气如何。
饺子包好了,一家人会团坐在一起边吃团圆饭,边看春晚,共享春节那欢快的.气氛,如果当你看着看着春晚,察觉到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嗝着你的牙了,你会好奇是什么,当你把它从口中拿出来的那一瞬间,你一定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你吃到钱了。这一天晚上大人和孩子们都会守岁,午夜十二点,新年的钟声响起,爸爸妈妈就带着孩子出去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砰,砰,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天响,烟花个个放光明,在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熟悉欢快的乐章。
过春节的确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孩子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过春节也让我了解到了它的风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
家乡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家乡风俗作文14
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答案是否定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风俗虽然都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风俗吧!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中,中秋有着独特的品位和文化蕴含,它代表着团圆、和谐、吉祥、平安。在这个日子,除了合家团聚同吃月饼,更应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浓浓底蕴。
俗话说的好:“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八月十五人们中秋节之夜,家人们经常在中秋节时吃团圆饭,吃美味的`月饼和喝,色呈琥珀,酒质香醇的桂花酒;中秋节赏月,意味着家家户户都盼望全家团团圆圆过一个好的中秋节,有的人为了重要的事业在外面奔波,想和家人团团圆圆吃个团圆饭都很难。
月亮它是美好的,因为她可以牵引着无数人的美好遐想;月亮它是美味的,因为它让孩子们吃到了令人垂涎三尺,垂涎欲滴,香甜美味的月饼;月亮它是团圆的,因为她总是在中秋之夜把自己最圆的一面若隐若现;月亮它是洁白无瑕的,因为它让在异地他乡,不能回家乡的人们有了唯一的慰藉和安抚。
家乡风俗作文15
中国人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哎呀,明天就过年了。大孙女儿,去洗两个硬币……”奶奶说。
我赶紧起床,兴高采烈地又有些不解地问:“奶奶,为什么要洗硬币啊?”
“过年包饺子用,吃饺子时如果谁吃到了硬币,就代表新的一年里会大吉大利,财源广进。”奶奶很耐心地回答着我。
可能因为过年的缘故,所以我感觉这一天过得非常慢……
看,全家人都在忙里忙外,热闹得很!我也穿好衣服“混进”其中去“帮忙”。
说是帮忙,无非是凑热闹。不一会儿又传来了奶奶的声音“大孙女儿,快过来帮忙!”
“哎——来啦!”我一边应声,一边跑向奶奶。
“呐,拿着这个小刷子,往对联上刷胶。擦完,就给你爸送过去。”
就这样,我忙里忙外地跑着,累得满头大汗,似乎成了大功臣。
家里的团圆饭开幕了,简直就是满汉全席,全家人喝的喝,吃的吃,热闹非凡……
很快,夜幕降临了。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月亮也被挡住了。但是,万家灯火通明,大地也被照得一片明亮。
空闲时刻,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要过年呢?”
“哦,这个呀,很久以前……有个叫“夕”的怪物,一到“三十”的.时候就来给人们添乱,弄得民不聊生。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人们“夕”怕红色、亮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穿红衣、贴对联、放鞭炮,还整夜开着灯。久而久之,就保留了下来,成为了“除夕”……
我似乎听懂了什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新旧年的交接仪式完成了……
【家乡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节日作文02-07
【实用】家乡的风俗作文05-22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05-09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