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作文15篇(优选)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年味作文1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甜得粘住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
腊月的日子长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村子,照亮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作文2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句真心的祝福,年味是一家人团圆喜悦的心情,年味是香香的甜甜的糕点……
2月1日,小记者在盛泽小学升明校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寻访吴江年味的活动:做盘龙糕和剪纸。老师说,盘龙糕是盛泽古镇的一种特色小吃,它始于清朝时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用细的糯米粉、豆沙、核桃肉、松子、赤砂糖和猪油等原料制成,酥松爽口、醇甜香郁。
开始做盘龙糕了,老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怎么做,然后给我们尝了一下它的味道,真是又香又糯啊!接着,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做糕的工具,老师仔细地给我们讲了做盘龙糕的步骤和注意的事项,在老师一步一步地讲解下,我的一个圆形的盘龙糕终于完成了!
最后,盘龙糕从蒸箱里出炉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
家乡的年味作文3
等啊,盼啊!终于到了这何等高兴的时刻——我放寒假了!我要回爷爷家了!
经过大约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罗田。爸爸回到久别重逢的故乡,特别开心,一边开着车,一边兴奋地向我和妈妈介绍:“你们看,这里是我以前的小学!快看快看,那里是我以前的中学......”此时我的小脑袋就像拨浪鼓一样地随着爸爸的指点摆动着,可能因为病毒肆虐,路上行人不多,但家家户户门上的福字,已将整个村庄裹上了浓浓的年味。
“到了,到了!”随着爸爸兴奋的'叫声,爷爷家的楼房开始映入眼帘,楼房前面站着一个瘦小的老人,正踮着脚,倾着头,注视着前方,等待的眼神似乎要将这大别山看穿,这个老人就是我的爷爷。刚进家门,爷爷便招呼我们走进了伙房,奶奶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这里最特色的食物--吊锅。可能很多小朋友还不知道吊锅是什么,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被列入罗田的“十大名吃”之一呢。在取暖的火塘上方的屋梁上悬挂一根可以升降自如的木制滑竿,末端的吊钩上挂着一个圆圆的铁锅,铁锅里盛满各种美食,下面的火塘为吊锅里的食物加热。我很好奇吊锅的来由,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大别山区的冬天十分寒冷,人们都靠火塘烧柴火取暖,在火塘上悬挂吊锅刚好可以利用余热烧开水及烹制食物,一举两得,我想这就是老百姓淳朴的智慧啊。
过年了,亲人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回大别山的老家,围坐在圆圆的火塘边取暖,吃着吊锅里的美食,絮叨着家常理短,人暖暖的,胃暖暖的,心暖暖的。亲情在这热烘烘的火焰里,热乎乎的饭菜里的,热腾腾的心胸里悄悄地流淌......
家乡的年味作文4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自己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自己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5
月亮最圆之时总时我最想家之日。我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当年告别父母伴随老公南下深圳,开始半年总是想家想得哭,拿起电话一听到爸妈的声音就鼻子发酸,在街上一听到东北的乡音就恨不得冲人家扑过去。来深头半年好像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完了。
那时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年回家,提前好多天就订好回家的票,然后开始倒计时数着归期,在外忙碌一年,无论多苦多累多委屈,一想到爸妈慈祥的期盼的目光,幸福的暖流就会涌上心头,回家的`步伐就会快马加鞭。而在家等待我的,一定妈妈早早就准备好飘香四溢的美味佳肴。家乡的年味,饱含着浓厚的亲情和爱恋,是每个游子一年中最热切的渴望。
当我也做了母亲,我承传着妈妈勤劳和善良,每天为我的宝贝辛苦忙碌。现在他面临升学考试,寒假期短,所以近几年回家都是在暑假,想想已经好几年没陪爸妈过年了。
虽然过年不能回家,但每年春节我都会把东北的习俗和年味在深圳延续。农历二十三开始清扫房屋,置办年货,准备美食。年三十的饺子一定要包得多多的,吃不完冻起来,初一初五接着吃。
这几年发现在深圳农贸市场也能买到东北土特产,这让思乡情结深重的我分外欣喜。年前去乐不此疲地采购了两大袋子,东北酸菜、粉条、鼎丰真元宵、香水梨、油豆角……过年有了这些,感觉到了家乡的年味,我那份割舍不下的乡愁,才稍稍得到慰藉。
今年春节老公回东北陪公公过年,回来时妈妈让他给我捎了一大堆东北美食,酱牛肉、酱肘子、黏豆包、鼎丰真点心……看到这些,立刻感觉妈妈就在我身边,心里暖暖的,眼睛湿湿的……
今天是正月十五,早餐煮了长春百年老店鼎丰真元宵,晚餐蒸了东北黏豆包、用东北酸菜、东北粉条、五花肉、冻豆腐顿了一锅东北顿菜,久违了的家乡的年味立刻飘满我的小窝,这才是我想要过的春节。
过完元宵,持续了半个多月的吃喝玩乐的心情就该收收了。从明天起,该学习的学习,该工作的工作,为了未来更加美好,今天的努力还不能放弃!
最后,祝远在长春的爸爸妈妈元宵节快乐!祝各位博友们元宵节快乐!圆圆满满,甜甜蜜蜜!
家乡的年味作文6
过新年,回老家,吃顿团圆饭,就是所谓的幸福。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吃完团圆饭,就拿起了手机,全家开始了百玩不厌的“抢红包”。
抢红包,所谓“抢”可不是先到先得,可不是先来的人就一定能抢到大的红包,而是完全凭手气。我们的“抢红包”游戏就是每一轮谁的手气最佳,谁就继续发红包。
群主先带头发了一个红包,我立刻迫不及待滴打开了红包,看到红包的`金额,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12.45元。我接着往下看,哇!我妈妈竟然出人意料地成为了手气最佳,她领了20。63元!我紧紧地握住手机,手心都出汗了,像生怕红包会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似的。来了来了,红包终于来了,我打开红包:6.48元,看起来不错!我接着往下看:6.77,7。51,8.49……一个个都比我手气好。正当我失落的时候,我看见第一个抢到红包的金额,差点没笑趴下:0.01元!哈哈哈!
终于有一轮,我的手气最佳,轮到我来发红包了。红包总金额:100元,红包个数:26个,塞进红包。好了,我先抢一个。哇,看到红包上的金额后,我哭笑不得:0.01元。
抢红包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我期待20xx年的春节,全家一起继续抢红包,让我体会那独特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7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平日里安静地出奇的小镇,在今天,却“活”了起来,洋溢着年的味道。
镇子里,小巷里源源不断地传来爆竹声,使我想到了王安石的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着隔壁的小朋友们手里放着烟花,不禁羡慕起来。我对正在吃年饭的大人们急切地喊着:“放烟花吧!隔壁的人都开始放了。”“急什么?饭都还没吃完。”奶奶在饭桌上嚷嚷着。
终于到了放烟花的时候,哥哥们带着我来到门前的空地上,因为这儿宽敞,又没有易燃物品,由于我胆子小,所以只有看的份儿。哥哥们点燃了一只拿在手里的冲天炮,“吁……砰”随着一声声巨响,烟花在空中绽放了,好似一朵朵鲜花,那绽放开来的'小火花向四周飞去,不一会儿,便在半空中消失了。
随及他们又点燃了一个外形像极了圣诞帽似的烟花,烟火从帽子的顶端射出,像鲸喷出的水柱一般。烟火的颜色变化多端,时而是天空的蓝,时而是云朵的白;时而是树叶的绿;时而是西瓜的红。我和哥哥们玩得不亦乐忽,于是我作了个大胆的决定,想亲自放一次爆竹,感受一下过年的快乐。
哥哥们挑了一个圆柱状的爆竹给我,开始,我也以为是个不会爆的烟花,但我却被耍了。我把它稳稳地放在平地上,打算用火柴点燃之后就跑开,但我迟迟不敢下手,怕它的火花烧着我的手。眼看火柴快燃尽了,便鼓起勇气用火柴点着了爆竹,看着爆竹一点点冒烟,我便赶快撤离。只听见“嘭”的一声,爆竹炸了。我的心被吓得急速跳动着,哥哥们却在一旁得意的笑着,我又气又好笑,气的是他们故意耍我,好笑是为自己的举动好笑。
那一晚,院子里飘着爆竹的硝烟,烟中是一群放爆竹的孩子,正因为我们,家里才有了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作文8
新的一年又到了,家家户户备年货、贴春联、挂红灯笼,到处都是年味。
我家也不例外,这些事早就做好了,就剩一个重头戏,那就是包米“饷筒”。只见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米浆拿了出来,雪白的米浆是要前一天就准备的,要把白米先浸泡在水里,然后用勺子把米和水盛上一勺放进石磨的小孔里,然后顺时针的推动石磨,一圈又一圈,白花花的米浆就流了出来了。每次磨米浆总是我的最爱。菜也是奶奶事先准备好的,“饷筒”的菜又粉丝、青菜、芹菜、肉、豆腐、冬笋,把这些菜搅拌在一起,看着这些菜都要直流口水啊!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动手包了,奶奶把一勺米浆放入烧热的锅里,只听见“唰”的一声,米浆在锅里均匀的散开,形成了一个圆圆的面皮。把成熟的面皮平放在板上,我和妈妈就动手包了,我盛了一勺菜放在了面皮上,然后就像包春卷一样,小心翼翼地卷了起来,生怕它破了,然后两头一压,“饷筒”就做好了。我得意洋洋地对着大家说:”看,我包的好吗?“大家一看,都哈哈大笑了,都说像一只小猪。
大家一边包,一边聊天,聊着过去一年的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中,很快两大盆菜都包好了,看着一条条白白、粗粗的”饷筒“躺在米筛上,我好有成就感啊!这时,一看,时间已经过了12点多了,但大家一点儿也不觉得困,因为聚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家乡的年味就是那么温暖,那么纯朴。
家乡的年味作文9
“孩子,孩子,别贪心。腊八之后是年。腊八粥,喝了几天,李李啦啦23……”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现在把春节叫做“过年”,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流传下来。在古代,每当冬天临近新年的夜晚,就有一种叫“年”的野兽出来吃人,让人感到不安。在与年的斗争中,人们发现这种凶猛的野兽最怕火和噪音,于是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一旦年出现,他们就点燃一把火,把它扔进竹结里。当我看到熊熊大火,听到鞭炮炸响,我逃得无影无踪。后来逐渐形成了团圆、守年三十、挂红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一年中最浓的味道就是放鞭炮。新年钟声一响,整个夜晚就变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都说过年不放鞭炮就没有过年。我和表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总是自由的。我们白天放厚厚的“大炮”,像火柴一样干净的枪,掉在地上爆炸的丢枪,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的消防炮;晚上,我们燃放烟花和烟花弹。《满天星》《大炮》.每个村庄的天空中到处都是彩色的烟花,鞭炮的声音从耳边传来,渲染着新年的气氛。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从摩托车、汽车回家的人,以及大包小包的年货,也承载着人们回家的期待!通往细长隧道的巷道里,一副春联写满了欢乐和乐趣,“福”字刚强有力,金光闪闪,满脸笑容的孩子们从车里走出来;一扇门前站着一位聪明而充满活力的`家长。地板上充满了笑声,笑声从一个房间飘到另一个房间;道路狭窄,小巷被无尽的亲情占据。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午夜是一年中味道浓郁的时候。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聚在一起,各种小菜摆满了餐桌。一家人畅饮,叙说亲情,谈吉祥祝福,谈笑风生,自得其乐。不仅口感好,还能填饱肚子,暖心。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思绪涌动,歌声飞扬,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初一:赵思博
家乡的年味作文10
独特的潮汕文化,赋予了普宁非凡的人文魅力,造就了普宁独特的风俗风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物产丰富的普宁是我的家乡。过年时,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回去与家人团聚。
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庆。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等,见证了新年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按老家的规矩,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大人们总会备上大量的祭神物品(鸡鸭鱼肉、大米、饮料、香、等),因为过节时商铺都不开门(除饭店外),都回家过年了。家中都会摆上“摇钱树”,寓意财源滚滚。
往年过年,少不了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受阴霾天气的影响,今年过了个无烟(花)新年。虽是少了烟花的伴奏,但笑声足以弥补。
正月初一时,爸爸带着我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不仅带礼物,还必须带上潮汕柑去。因柑比桔大,所以叫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妈妈则留在家中接待客人,我们小孩等客人来,拿到红包,也就是得到祝愿后,也出去玩了,大多数的孩子放风筝去了,寓意放飞梦想和希望。
这天晚上人群必经的路线一定是人山人海,当走到迎春桥时,桥头和桥尾的两对小石头狮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据老人们说只要摸到石狮的任一部分,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相应的愿望。
普宁的新年往往是热闹繁华的。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做到四样:接纳、耐心、豁达、爱。
家乡的年味作文11
集市上乌泱乌泱的,孩子们欢喜地试穿着一件件光艳亮的新衣,商场里的商品,一眨眼的时间就被一扫而光了。这迅雷般的阵势弥漫全国,这都预示着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这是一个千万小孩都欣喜万分的`日子——过年。
新年咯!穿着大红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迎接喜庆日子,春节噼里啪啪鞭炮声伴随着爆竹炸开了大年初礼花。
按照家乡习俗大年初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我和表姐自告奋勇非要包饺子,奶奶拗不过我们,只好放手让我们去干,我和姐姐对视坏笑了几声把已准备好的饺子里又放了几元硬币,因为硬币太大太臃肿忙活了大半天才包好。
我负责烧火而表姐则负责来回搅饺子,刚开始有点困难,火点着又灭了又有火星跑出来吓得又把火熄灭,弄了半天才把水烧热,姐姐慢慢把饺子放在锅里,我加大火力便使劲对着灶台通风口吹了好几下对呛得我直掉眼泪,不过还好,我没有白白“牺牲”,只听锅里咕嘟咕嘟作响,热腾腾的饺子就“竣工”了。
我和表姐把饺子端上桌,让爸爸尝尝我们的“阴谋”,爸爸一口咬下去,咯嘣一下,牙被震动了,当爸爸还不知原由时,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爸爸上当了,爸爸不好意思挠挠头苦笑了几声,而伯父则因有运气而吃了许多包着硬币的饺子,乐得大伯扭了扭
屁股,我和姐姐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过年吃饺子,让我吃出了过年的滋味,让我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家乡的年味作文12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攻击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妈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先发,舅舅舅妈第二,爸爸妈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妈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妈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家乡的年味作文1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节到。往年我都在城里过年,今年妈妈带我去海门老家,体验乡村的年味。之前,过年在我的脑海里就是:琳琅满目的年货、爆竹烟火、吃火锅、看春晚,这次我算开了眼界:赶集市、做馒头、挑蔬菜、贴春联、杀鸡宰羊……农村的年味真新奇!
来,瞧瞧,我们家挤了一屋子人,谈笑风生的.,大爷爷还在门口劈着柴火,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今天做馒头!舅妈是东北人,她按东北的习俗在家自己发酵、和面、拌馅儿、擀皮儿做包子。而姨妈按照海门的习俗用酒酿发酵,通过抓面、嵌馅儿做包子。她们要比试一下。
因为妈妈有点笨,舅妈教了她半天也包不出个像样的包子,于是包包子的任务落在我和只比我大一岁的堂哥身上。谁让我们是天生的面点师,一遍就学会了带褶子的东北包子包法。我小心翼翼地拿着面皮,沾上点干面,舀一大勺萝卜丝馅儿放在中间,用左手心托住面皮,右手将面皮边一点点、一层层折叠起来,一边折,一边用大拇指把馅儿压实,最后用一点力把顶端的面皮用手指捏紧,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做成了。当然,最后还要把它们轻轻地放入有百年历史的蒸笼里。就这样,我们做了五笼近百个包子,我还负责把蒸笼一个个端到土灶上。30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包子就出炉了,倒在外面搭的竹帘上,我把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等待检阅的士兵。妈妈一口气吃了五个包子,判定还是酒酿发酵的包子更适合本地人,当然,我和堂哥包的东北包子在外观上更胜一筹。这时,我因为两三个小时站着也没喝一口水,已经累得不想动了,看来平时锻炼太少了。
乡村过年的新奇事儿还有很多,就先分享到这里吧,下次有机会请大家吃我包的包子。
家乡的年味作文14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最为热闹。我的家乡在闽中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春节可真热闹红火啊!四世同堂的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过年共享天伦之乐。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的笑了起来。一放假我就催着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一大早,爷爷就带上我们几个去买年货了,到了市场,哇!年货真多!有春联、鞭炮、烟花、鱼、虾、肉、年糕等等一大堆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们几个小姐妹挑这选那,直到爷爷和伯伯他们的摩托车上大袋小包的挂满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市场。
除夕的年夜饭真丰盛!下午爸爸和啊二叔叔就当起了厨师,开始准备两大桌好吃的菜,想想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年夜饭还没开始我们就啃起了风爪,吃上了春卷,喝上饮料了;这个时候大人都不会骂我们哦!年夜饭开始咯!我们小朋友和妈妈们一桌,吃好喝好!真开心!爸爸和伯伯、叔叔、小爷爷、大爷爷他们一桌,一家人在一起可开心啦!大大家送给我很多祝福,还有压岁钱呢。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们家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爸爸他们兄弟几个还喝酒聊天,一连喝了好几箱,难怪大家都叫他喝酒王呢,喝到晚上十点,爸爸还说不醉不归,真是糊涂了。
最有意思的还是放烟花。我们老家有个说法:除夕晚上十二点过后整个村子里谁家鞭炮最早放,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得到最好运。春节联欢晚会还没结束,我们小姐妹几个就等着了,新年的钟声还没响,伯伯就点响了鞭炮,爸爸帮我们小朋友就放起了烟花,顿时整个小山村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当美丽的烟花飞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看着绚烂多彩、美不胜收、漫天飞舞的烟花,我们都忘了是不是第一个放响的'了。除夕的夜空多么美啊!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我们都换上新装,早早的吃过了早饭,开始走亲访友,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大大家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我和小朋友们在街上玩耍,欢笑声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真是梦寐以求啊!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一眨眼,元宵节就到了,我们该上学了,大大家也该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兄弟姐妹们恋恋不舍的挥手告别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八点,大家开始看春晚的节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给我和小弟弟准备了红包,说这是压岁钱。啊!家乡过年的味道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
家乡的年味作文15
过年回乡,去体验独特的年味,体验乡里人的热情洒脱。
清晨,与爷爷一起,开车到乡下扫墓。过年扫墓,是我们那里必须要做的'事情,所有人喜气洋洋,就更不能忘了祖先,谁家墓前糟乱,谁就没了脸面,可要被别人笑话。我们当然要紧跟传统,翻山越岭,从城里来到乡下扫墓。
一路上,爷爷不断地和我讲述从前的年味,我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偶然望下窗外,许多人家都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果子,话着家常。院子很特别,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就这样完全开放,仿佛从未担心偷窃,因为纯真,所以无忧,因为真诚,所以信任,仔细一想,这样真好。
许久,到达了熟悉的地方,碰上邻居熟人,爷爷赶紧打开窗户,一个劲地招手,大声地、热情地说道:“过个热闹年啊。”邻里之间相对一笑,互相祝福,热情问好,满满的年味。
到了墓前,爷爷一丝不苟地清扫墓地,上好香火,烧好纸钱,忙活好久,看到那变得整齐有序,才肯放下心来,直到这时才注意旁边景象: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整齐划一,每个墓地都秩序井然,与山中景色融为一体,凸显出满满地对祖先的尊敬与感激,有种饮水思源的感觉,更是一道浓厚的年味。
扫墓完成,就要回去了,可是,乡下年味,热情好客。爷爷被那邻居,邀请到了院子里,摆好了果子:哈密瓜、板栗、橘子……满满一大桌,丰盛,显得那么大方,可一大桌就我爷爷和主人,怎么好意思呢?过一会儿,我才发现,完全不必担心。经过的熟人,都会被主人邀请来,乡里人也直爽,都坐在了一起,主人也笑盈盈地迎接,院子里热闹极了,到处是欢声笑语,那么轻松自然,这在城市看不到的。这也是乡里人的年味,独特的,热闹的年味。
年味,人所营造,人所感受,体会的,也是一乡风土人情。
【家乡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年味的作文04-09
家乡的年味作文02-05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选)04-25
[优秀]家乡的年味作文02-14
家乡的年味作文【推荐】06-04
【集合】家乡的年味作文07-01
(实用)家乡的年味作文06-04
【合集】家乡的年味作文06-03
家乡的年味作文(优选)07-18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