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必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自己的风俗习惯。
每到清明节,我们新昌就会打糍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风俗活动。
糍粑有许多种样式:白糍粑、红糖糍粑、青糍粑等。但别看它们样式千姿百态,口感就是一个字——软,软得可以和棉花糖相提并论。吃一口,糯米浓厚的香味立马充满了口中,瞬间感觉自己的味蕾在爆炸。
每到清明节,我奶奶家都会打糍粑,这对我和弟弟妹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甜食不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吗?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村便在打糍粑。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二伯伯家。只见有许多人都在等待打糍粑,还有一口大大的用来打糍粑的石臼。看来这是要大干一场啊!
开始了,只见二伯伯从厨房端出了一大桶煮熟的糯米来,将它倒进了石臼里。接着二哥哥拿起了一把巨大的“雷神之锤”向糯米团砸去,二伯也常抽空将面团翻了个面。就这样几个轮回后,原本松散的糯米,开始变得紧实了起来,渐渐像一个面团了。
这让在旁边看“戏”好一会儿的我跃跃欲试,好不容易从二伯伯那请求了好久才得到的`机会。本以为可以大显身手,秀一下操作了,因为我认为这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但没想到,大意了!
我刚握住木柄想往上一抬,可这石锤却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不管我怎么使劲,或者是怎么使出洪荒之力,都无济于事。而在一旁的长辈们却都哈哈大笑,让我十分尴尬。哎,看来我想举起这把石锤,还需要些时日呢。
又过了一会儿面团终于打好了,大家将它摊成一个面饼割成长条状,抹上红糖,卷起来,糍粑就做好了。
吃一口,“嗯——”红糖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外衣软软的,真有种在吃棉花糖的感觉。我的心仿佛跟着这软绵绵的糍粑飞向了天空,躺在软绵绵的云朵上一般,别提有多惬意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说的正是春节的一番景象。
一年的最后一天正是除夕,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个叫做“夕”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来到村子里大搞破坏,还会吃小孩。村里的人都很害怕,直到有一个大孩子,他经过几次观察,发现了怪兽的弱点。他告诉大家:“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在那天之前会贴上红色的春联,在当天放爆竹。怪兽果然没有再来过了。
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之为“除夕”,并且会在除夕之前贴好春联,在当天放鞭炮。
除夕的时候,我们还会包饺子。一般都是在奶奶家包。我先去买了馅,有许多猪肉、香菇、玉米、包菜、韭菜……开始包了!我们调好馅,买好了饺子皮,我拿起一块皮,放了馅,弄了点水在边上,一下就包好了,我包的又快又漂亮。饺子都包好,开始煮饺子,煮了十多分钟,出锅了!我每种馅的都吃了两个,我觉得包菜猪肉馅最好吃。
晚上,到了放烟花的'时间了!鞭炮声接连不断,天上处处都是烟花露出的笑的像花朵儿的小脸。烟花的颜色真多,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
好一个热闹、喜庆的除夕!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不同地区的过法也会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话把过年叫做“做年”,这个叫法就可以看出过年时人们的忙碌了。大人们忙着“筅堂”,干干净净迎新春;忙着采购年货,高高兴兴迎新春;忙着贴上春联,红红火火迎新春。除夕一到,就为年夜饭忙碌开了。
除夕夜,在城里的人都会回到老家,家里的长辈则会准备一大桌年夜饭。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有时候啊,椅子都不够坐的,就让给老人和小孩子,像我这样比较大的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站着吃饭。这顿年夜饭也是有讲究的,桌上必有一道菜――鱼。一整条大大的鱼装在盘子里,用筷子划破鱼皮,鲜嫩可口的鱼肉映入眼帘,夹一块鱼肉蘸上鲜美的鱼汁,一并吞进肚子里,这何不是一种享受呢!之所以一定会有鱼,是因为鱼预示着“年年有余”。
吃饭时,长辈们的态度与平时截然不同,这时吃剩下的,家长不但不会用“粒粒皆辛苦”来教育你了,还会特别提醒你不能吃完,一定要剩一些,这叫“年年有余!”
吃完饭后就要洗碗了,“当――”一声刺耳的响声刺进我的.耳朵,我往厨房探了探头,呀!奶奶怎么把盘子打碎了呢?太不小心了吧!我还以为这是小孩才犯的错。怎么……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指着碎盘子对我说道:“知道吗,这叫‘碎碎’平安!”我豁然开朗,“碎”同音“岁”,原来打碎盘子还蕴含着好彩头啊!
除夕又有守岁的习俗,这天大人小孩都不睡就在那儿,守到十二点也就是大年初一凌晨零点,此时就会“嘭”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响彻云霄,鞭炮着就会“噼里啪啦”响成一片,热闹极了!
过了除夕,就是令小孩子最为期待的大年初一了。初一可以收到好多好多的红包!早上,大人会领着小孩去拜年,人们则会包上红包送给小孩子。我每次一拜年就会特意起得很早,早早地穿好新衣服,早早地吃完早饭,跟随爸爸一同拜年,摸着包里鼓鼓囊囊的红包,心里很满足。
除了红包,我最喜欢的活动便是初一晚上放的“起漆花”(一种可以拿在手上燃放的烟花)。大人们放他们的鞭炮,我们放我们的“起漆花”。点燃一支“起漆花”,棒尖上一下子会跳出火花,似一支小型烟花。它好似一支神奇的画笔,随手挥舞,半空中便会出现它走过的痕迹,荧光闪闪很是好看。
放完“起漆花”就是欣赏烟花的环节了。五彩的烟花射向天空,在空中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图案,炸出一朵花似的图案,然后慢慢消失,接着又有另一朵大花,五彩的花在黑夜的幕布上绽放,无数的人仰望烟花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健康平安。
家乡的风俗作文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等,可我唯独喜欢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元宵节象征着团圆、美好,要是在不高兴的时候吃上一口热腾腾的元宵,那真是美妙极了,不仅心情好了,还恨不得多吃几个呢!
元宵节晚上还必须赏一赏明亮的月亮。出门时,心情会更加激动,因为外面处处悬灯结彩,街上像是在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外面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灯,种类多还不重样。我的老家就是这般热闹,元宵节出门时我就很激动,回来时手上还提着一两个漂亮的灯。
家家还得吃美味的汤圆,说是可以永远和和美美。有时间的呢,还可以自己做。好多人吃的是黑芝麻馅的,可小孩子就喜欢吃水果味的,水果味的汤圆就像边吃汤圆边吃美味的`水果一样,十分满足。
赏月时,可以想象月亮的美好传说,如果边吃汤圆边赏月,感觉会更棒呢!尤其是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吹着舒服的凉风。
元宵节赏的灯也是各式各样,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还有的都是画的各种图案,这是我最爱看的,因为上面的内容很有趣。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家乡十分美丽,也有许许多多的风趣。例如: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吃月饼,望月。在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而我要介绍给你的是在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是有什么原因吗?原来是这样的。传说屈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后,楚国的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许多美味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那天,于是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来祭祀屈原。
那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呢?传说因为屈原跳江,许多人希望乘船能捞上屈原的尸体,也是为了不让鱼虾鳖蟹吃了屈原的尸体,所以才有了赛龙舟这一风俗。
赛龙舟,一条龙舟上有几十个人,有的人都在划船,有人在敲鼓,有人在呐喊助威,不赛龙舟的人在附近看热闹,一会这条船划的快,一会那条船划的快。最后总会有一条龙舟赛赢的,可热闹了呢!
大家应该还不会包粽子呢!我来教大家包粽子吧!步骤一:先准备好粽叶,洗好的糯米、腌好的肉、大枣、泡好的绿豆……步骤二:把粽叶卷好。步骤三:放入糯米。步骤四:放入自己喜欢吃的,我会放几块腌好的肉。步骤五:捆扎好。这样就包好了你第一次包好的粽子了。最后在锅中煮几个小时,捞出粽子,剥好,咬一口,太烫了,要咬小口,可好吃了!
我的家乡虽是小县城,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地方色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门前的小草上,缀满昨夜小雨的露珠。我睁开惺松的睡眼,本想在暖暖微曛的晨风中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早已在厨房里吟唱,睡意便芬芳般散去。外婆说,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纷纷将米团用叶子包好放入江水之中,让鱼虾不去撕咬屈原的遗体,长此以往,便成了一种风俗。”所以,外婆早早就起床,踏着一地的晨露,在厨房里忙活开。
在盆里的粽叶,散发着阵阵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再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糯米,像饮了一夜的美酒琼浆,聚精会神地依偎在一起。只见外婆细细地选几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用酒盅舀了一盅米,填满圆锥,在中间加一颗红枣,再用米压实。外婆的手上下不停地翻飞着,将翠绿的箬叶包裹好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绑上白色的棉线,用嘴咬着一边的棉线头,另一边,左缠缠,右缠缠,绕着粽子的角划过一道弧线,轻盈地打个小巧的蝴蝶结。这样,一个有着四只角,玲珑小巧的绿色粽子精灵就诞生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尝试着,可不是漏了,就是粽叶破了,就算魁强包好,也不伦不类。外婆说,这比奥数简单多了,长大后就自然而然学会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身上,痒得发酥。粽子的香味顺着墙壁攀延,迷漫在整个房间里,更浓了。我恍然:清香原来可以生长。这边盆里的糯米和粽叶渐渐减少,那边盆里粽子精灵排起了长队......终于,外婆架起大锅,加入了冷水,点开了火,一只只粽子潜在水底,咕嘟咕嘟地焖煮着。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端午的时光,在那粽子的'锅里睡醒,粽子便煮好了,香气氤氲了整个家。
我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只,放在盘中,一股粽香扑鼻而来。细细地揭开墨绿的箬叶,只见微微染了绿色的糯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我第一口咬下去,是叶的清香,与那软糯香甜的米,互相交融,微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唇齿留香,好吃极了。粽叶层层,糯米黏黏,仲夏的风和端午的梦便在粽子的清香美味中飘荡,飘荡......
家乡的风俗作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全家老少都怀着激动,开心的心情迎接即将来临的春节。关于春节,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已经相传几千年“年”的故事了。
传说,有一只怪兽叫做“年”。每到春节它就从深海里跳出来祸害人间,还要摸一摸小孩子的头。被它摸过头的小孩,到了第二天高烧不退,重病不起。直到有一个老头说“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点着金光闪闪的烛光,叫上孩子在门前放鞭炮。”
这样“年。”就被吓跑了,这个习俗一直传到现在。
过春节,大人们最喜欢做的'事大概就是吃完晚饭后,坐在一起,吃着瓜子,看着春晚了。他们时不时唠叨几句,有说有笑的,看起来真是其乐融融啊!而小孩子们则是用压岁钱去买鞭炮玩,整条街上都是噼里啪啦的响声,孩子们那笑声时不时在空中回荡着。
到了年初二,全家都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孩子们一大早就穿好新衣起床了,正催着母亲快点去别人家玩了吧!
于是,春节热闹地来了,又热闹地走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9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不同,我们这里的中秋节过得可特别了。
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我们小孩最期盼的日子,嘴馋的小孩在这一天都要去偷瓜和吃月饼的。我常听大人们说:八月十五偷了瓜吃,身上就不会长一些怪异的奇痒无比的红点。我听起来可怕了,连最心爱的月饼都不吃就去找小伙伴商量着晚上该怎么偷瓜。
爸爸妈妈可不懂我的心情,愣是不让我大晚上出门,我着急的跺着脚,嘟着嘴对爸爸妈妈说:“可是我约好了朋友的,可不能失信啊!”妈妈想了想:“那好吧,不过要小心哦。”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已经蹦蹦跳跳地哼着小曲跑了出去。伙伴们都在等着我呢。“我们出发吧!”我兴高采烈地说。大伙可跑得快了,一溜烟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我们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田野里,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个小竹篓,每个人总是垫起脚,因为我们总怕主人家发现我们,他们总会埋伏在房子的周围,所以我们可得小心了。主人出来了逮到我们,我们可要倒霉了,要拿竹条抽我们,但我们已经熟练了。土地上的冬瓜、南瓜……尽情地拿,一个个身披绿色毛衣的冬瓜我们也不怕他,装在背篓里就走。一轮明亮的圆月挂在天空,我们行走在田野上,一个个满载而归。偷瓜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煮瓜又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我们煮瓜不是在家里,也不需要大人们帮忙,而是架着锅子在野外自己动手,点火、架锅、切瓜、加佐料,都是我们自己决定,水沸腾了,咕噜咕噜说着话:快把瓜放进来吧!一切就绪以后,我们就坐在草地上,看着明晃晃的月亮,述说着心里最快乐的事情。不一会儿瓜就熟了,端着热汤,沐浴着月光,小伙伴们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从呱呱落地,我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一样,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那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异常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可是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能够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终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齐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今天是龙抬头,以前的古人认为龙是一个吉祥的'象征,代表着风和雨,所以说龙抬头这几天下不下雨就成了一个关乎着一年里风调雨顺的大事。
但似乎老天总在憋着一口气似的,这两天一直都在阴天,可是却一直都没下雨,仿佛不知哪天就要爆发一下,随后,便就可以回到了之前的蓝天儿。
在今天下午,我正愁今年的龙抬头要干些什么,要说去理头发,剃一下所谓的龙头,排着个大长队倒是没必要,正巧我看见妈妈正在和着面,一下一下揉着,手臂上的血管都有些突了起来,于是我就问我妈今天晚上要做些什么,我妈说要蒸包子,我便提议说今天晚上还是吃面条吧,正好今年龙抬头,我妈没等我说完就连忙说好,还说:正好省事了,于是我就等到了晚上,吃到了面条,面条非常好吃,虽说跟以前吃的没什么不一样但在龙抬头这个日子里也算是扶了龙须了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夜,静得可怕,大多数人因抗拒不了疲倦而睡着了,只有少数人坚持守岁。而我躺着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缺点儿年味。往年的过年是多么热闹。而今,想体验放鞭炮的日子,只有回忆了。
想起以前,大人放烟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年前,大人们就会大手大脚地买许多烟花爆竹储备家中……除夕这一天,大人们忙完了简单的祭祖仪式后,便点燃的香点燃那根绿线,只听“嗞嗞嗞”的声响,后来便听到了那美妙的声响“嘘——啪——”。仰望天空,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像极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红的、黄的、紫的、绿的,颜色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不光我们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声此起彼落,烟花绽满天际,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昼……
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悄悄拿着大人给的红包,来会奔忙于超市,小商店。不为别的,只为买摔炮玩。有的胆子大一点,买声音较响的“大红鹰”玩,还有的索性学着大人样,买大火炮。
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大红鹰”了,从中拿出一根,在盒子边红线的地方一划,便会发出“嗞嗞”的响声,冒出点点白烟,接着立马扔出去,让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将它摆成一条龙的形状。点燃“龙头”,然后看着“大红鹰”从“龙头”炸到“龙尾”,看起来就是“火龙”,很是壮观。还可以把点燃的鞭炮扔在水里,在水中炸开,炸的水面上层层涟漪……
而现在,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点鞭炮渣,闻不到浓浓的`火硝味,让人感觉缺少了年味。我怀念以前的时光,但为了环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成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一习俗也只能藏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有个很有趣的风俗,只有在中秋节时会举行,那就是偷菜。
古时候,男女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就会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进行约会,团团圆圆。有的年轻人有了喜欢的对象而有不好意思表达,就会在这天晚上到对象的菜田里去偷一点青菜,偷到后在家里放着,等父母觉察后就托人去传媒了。以后,偷菜逐渐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在中秋节参与的活动了。
中秋节这天,我们一家人来到外婆家吃晚饭。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的两旁是一些人家自己种的菜。菜色如翡翠一般。太阳渐渐地沉了下去,夜幕降临。我从门前的小河里摘了片荷叶戴在头上,颇有一股小孩的味道,看着我这片荷叶,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河旁,朝一户人家望了望,里面的人都在吃饭,各自夹着菜。小孩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龙虾,大人们吃着羊肉,完全不担心菜被别人偷。我低下头,弯下腰,捏住菜根,用力一拔,菜就到手了。接着我准备去偷下一户人家的菜。结果这户人家坐在门前的空地上聊天,但是他们的.菜又有我喜欢的,这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一现。我只要往河沿下走就行了。我将荷叶翻了个面,把自己藏在了下面,一手拿着荷叶,一手准备偷菜,我在这户人家的地里翻了翻,意外的发现了几个番薯。结果不知怎的,一块石头掉了下来,我赶忙将自己遮住,我的心一直在砰砰跳,手一直在发抖,心想:动静这么大,不会发现我吧?最后我竟然成功地偷到了我心中那菜。
偷菜真的太有趣了,它让中秋节充实了很多,惊心动魄!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最热闹最有意思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成三个,东村,西村,南村,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通常是三天,第一天是我们东村先走,第二天,第三天就是西村,和南村了,这三天,全村人都会来参加,加上串亲戚的,看朋友的,还有专门骑小三轮来看热闹的,真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的。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忙活,打扫卫生,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旧衣服垃圾成包成包地往外带,还要备足年货招待亲朋好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能显示节日气氛,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非常壮观。
春节晚会是大人们的喜爱,我们倒不怎么感兴趣,在小院里大喊:“姥姥炮,把炮拿出来”这是姥姥就会把许多炮拿出来,可开心了,烟花炮与天上的星星互相辉映,美丽极了。
老家过年就是这样,家乡的春节都多热闹!在家乡过春节,喜庆而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20xx年1月24日,我们一家在日本度过了不一样的年三十。
日本的新年是在公历的1月1日,也要大扫除,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房间和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
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标识,门松便是最主要标识之一。还有就是注连绳,就是用于祭祀的草绳,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种标识。还有一年中最后一天吃荞麦面,又细又长的荞麦面代表着健康长寿。还有出諧,就是新年第一次拜諧祈福。
以上是导游给我们介绍的日本过年的习俗,年三十的白天我们找商场购物,由于国内的疫情比较严重,在商场里抢购的是口罩,很多商场的口罩一抢而空。妈妈看到还有最后一个电子口罩给我买了。据说日本的黑科技非常有名。继续逛了好几个商场才买到了口罩。屯了一些口罩妈妈才安心。很快到了中午年夜饭提前在中午吃了。日本料理很清淡,但是口味特别鲜。我们旅游的团队大都是来自杭州的,大家都举起了杯子预祝新年快乐。
饭后我们一直在赶往酒店的路上,不断地看到新闻上传来国内的疫情消息。纷纷在讨论回去后自动隔离14天。不给国家添乱。人在他乡,心系我乡。一直到晚上的八点左右才赶到酒店。这是日本最大的`酒店,花园里像格林童话里面的风景计。进入酒店的房间很大有四张床,洗刷完毕突然肚子饿了,但是在日本叫不到外卖。我和妈妈找到了两桶快餐面,日本的快餐面里没有汤勺。我们想了个办法用新牙刷当筷子,你一口我一口吃得不亦乐乎,这是我和妈妈的小秘密,这味道也永远留在了梦乡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节日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