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的一个“___”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1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
【答案】
(1)入(2)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
1.以动衬静(对比)、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贬潮阳③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边。
【注释】①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②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③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④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⑤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案】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4
盆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
1.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5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案】
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6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
(1)C【解析】颈联描写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色,抒发豪迈雄壮之感。
(2)B【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
(3)D【解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和“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7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2分)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意近即可)
2. (3分)答案一:相同(1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2分)
答案二:不同(1分),《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2分,意近方可得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8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2分)。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2分)
2.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2分)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2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9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答案】
1.关汉卿
2.D(前三句是直接写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并非是对离别情景的描写)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0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分)
阴 阳 割 昏 晓。
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⑶
【答案】
1.阴 阳/ 割 /昏 晓。
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1
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答案】
田家。全诗是围绕“田家”展开的,通过写“田家”的劳碌与辛苦来表达诗人对其的同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2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面绿、柳絮【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
2.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3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
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也有可能________。
【答案】
1.(1分)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4分)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白居易(乐天)振作
2.写作手法:用典(1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5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⑵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⑴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1分):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2分)“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1分)
⑵ “假寐”更好。(1分)“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2分)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1分)(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6
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1分。
(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评分建议:每点1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7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①: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21.杜诗“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3分)
22.有人认为崔诗的三、四句是全篇警策,语简而言深,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21.(3分)“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写出“反衬”或“对比”给1分,其他赏析文字酌情给分)
22.(5分)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1分)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呼寻伙伴。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3分)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以孤雁自比,形象而又精妙。(1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01-02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合集19篇】01-05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3
中考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06-13
政治中考试题及答案03-02
青海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06-30
中考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14篇(经典)06-14
沈阳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01-16
青海西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