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读后感的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位忠实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镜子,我们都需要它,绝不能少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镜子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在家里,每天清晨,当我洗刷完准备出门时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照照自己是否穿戴整齐,再系好红领巾,才去上学。除此之外,在理发店里的镜子,可以让人们欣赏到经过理发师修整后的发型;在汽车上的反光镜,可以提醒司机后方有车辆要小心驾驶;舞蹈排练厅里的大壁镜,让舞蹈演员及时纠正自己做得不好的动作,欣赏自己的形体;商店试衣间里的穿衣镜,让人们穿好衣服后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是否光彩照人……
可是,有关镜子的“覆历”,我却一无所知。于是我翻开《中国现代科学精选》,一下子就被叶永烈伯伯写的《镜子小史》吸引住了。想不到,镜子还有那么一段漫长而有趣的历史。它告诉我们,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了。古人以水为镜,后来又有了青铜镜、眼镜、钢镜、水银玻璃镜。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青铜镜,它在我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后,人们又渐渐制造出花边镜、电脑刻花镜、双重镜、木纹镜、仕女镜、重叠镜、架子镜等等。
然而,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这段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在生活中,人们不能没有镜子。在思想里,人们也不能没有共产主义道德这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没有衡量的标准。叶永烈伯伯还告诉我们,古代帝王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某些人的优点为“镜子”取长补短,全面发展自己。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安妮是一个长得并不漂亮的女孩子,满脸雀斑,还有一头红的像胡萝卜一样的长头发 。因为斯潘塞太太犯的一个错误,安妮来到了绿山墙。起初,马瑞拉坚持要一个男孩,安妮却以自己的'天真、活泼打动了马瑞拉,留在了绿山墙。
安妮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被孤儿院收养,,但安妮是一个天真 、活泼、爱想象、爱思考的女孩,她幻想自己是一只海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她幻想自己是一只小蜜蜂,去苹果花里探索一个美丽而又可爱的世界......
但无尽的幻想也给她惹上了一连串的麻烦 ,她在不断地闯祸,她把止痛药看成了香草粉;把葡萄酒看成了紫莓酒,结果她的知心朋友戴安娜喝得烂醉......但犯过错误后,她也在不断地改正错误,在小错误中成长。最终,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坚强,她也终于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成为了绿山墙的小主人。安妮,这个长着红头发、满脸雀斑、爱幻想的女孩,用她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以真诚赢得友谊,用倔强坚持自己的天性,用浪漫的幻想抵御现实的残酷,她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好女孩。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有趣而发人深思的励志书,安你用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相信生活有阳光,它就会有阳光;你向生活微笑 ,它也会毫不保留地向你微笑。只要你时刻用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天的阳光都是那么灿烂!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读了《亲爱的笨笨猪》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只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所有关爱你的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书中主要讲述了笨笨猪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生活、玩耍和上学。
笨笨猪真的很笨,总是捅娄子或者闹笑话,但是他有一颗温暖而善良的心,因为他给别人带来了很多快乐,所以最后自己也很快乐。
在小熊的生日会上,他因为贪吃,吃光了所有的毒蘑菇,却因此救了其他动物;他睡觉打呼噜像打雷,居然吓退了想来吃掉兔子的大灰狼;他见市场上盐蛋好卖,就让鸭妈妈喝盐水生盐蛋,结果被鸭妈妈啄肿了屁股;他和乖乖熊想帮助驴伯伯盖房子过冬,结果却拆掉了驴伯伯辛辛苦苦在树林里搭好的窝棚······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基季最后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利贷,于是和好如初……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后,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寻找一下答案吧。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看完这句话,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
这句话是昨天我们刚学的课文《永生的眼睛》中看到的。课文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作者十四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毫不留情的夺走了作者的母亲的生命,当天下午,父亲将母亲的眼角膜给予他人,那时作者还小,误认为父亲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母亲完整的离去,但是,一年年过去了,作者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女儿。他明白了:父亲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不让母亲完整的离去,而是为了让其他的盲人重见天日。
父亲与世长辞后,作者按照他的意愿将他的眼睛角膜也捐赠给了他人,作者的孩子温迪并没有反抗,而是说了一句话: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正是这句话使作者紧紧的抱住孩子,并为有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另外,我还上网查了资料,原来这篇课文省略了两段,看到了这两段,我再一次被震惊了,原来,过了两个星期后,温迪被一辆汽车撞了,作者再一次接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是,作者并没有伤心,她把温迪的眼睛捐赠给了别人,当看到了那个人的眼睛,就觉得温迪在自己的身边。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我在一年级发生的事情,那一天同桌向我借笔,我无情的拒绝了,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真感到羞愧,以后,我要学习温迪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今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让我领悟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因为没有到开放的时间,父亲命令我把鲈鱼放回湖中。三十四年过去了,每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从此,我便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脑海中就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中,是因为他不喜欢这条鲈鱼呢?还是他的道德告诉他不能贪心呢?带着好奇心,我开始了深入的思考,我把文章又仔细地读了一遍,这回我找到了两个不是不喜欢才放回湖里的证据,分别是“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盯了鲈鱼好长时间后,命令我放回湖中”。对于这两句话,我的看法是:第一句话的得意和欣赏代表了父亲喜欢大鲈鱼,第二句话代表了父亲对大鲈鱼的依依不舍。尽管这样,父亲还是让我把鲈鱼放生,我不由得对这位父亲产生了敬佩,正是因为他在道德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才使我走向了一条正直的道路,他真是一位英明的父亲!
看这个文中的父亲,联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们平时也对我要求十分严格,违背道德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当他们严格要求我的时候,刚开始我还有点反感,有点儿不高兴,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理解了父母的一番苦心,他们这样做是对的。如果没有他们的约束,我难免会误入歧途。
我也有过类似关于道德抉择的经历。有一次,我放学后打扫卫生时,竟然在我的座位下发现一枝笔。那枝笔很漂亮,是我喜欢的一种。我拾起它正想把它装入自己的书包,突然想起爸爸曾经告诫我的话:“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我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就左顾右盼找失主,无奈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便先把它装了起来。第二天一来我就四处打听,才知道是武烁菡丢的,当我把那枝笔还给她时,她微笑地向我表示感谢,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我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件事虽然很小,但也足以让我在道德面前做出了抉择。人生的路还很长,也许会遇到比这枝笔还要诱惑人的“笔”,因此,我要用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终身做个正直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因为狐狸吃不着葡萄,所以它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听到了也以为葡萄是酸的。一只小猴子来了,先尝一尝葡萄是不是酸的,它一尝葡萄是甜的,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它吃的.那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啊!真甜。
小松鼠和小兔子知道了做事情不要光听别人说,自己要亲自试一试才知道葡萄是不是酸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以前我曾无数次叩问自己,面对他人的过错,我该宽恕还是该惩戒?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我找到了答案。
《悲惨世界》是我至今读过的最难忘的小说。难忘于它的恢宏历史、社会场景、人物百态,更难忘于主人公冉阿让,他面对惩处和宽恕后的灵魂巨变。捧着这部宏篇巨制,体会到了深远的分量感和直抵灵魂深处的震颤。
雨果笔下的冉阿让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就因为偷了一块面包受到了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他人的唾弃。现实的冷酷使他自甘堕一落,他盲目报复社会。当他偷走主教家的一个银器后,大主教以仁慈之心宽恕了他,临别时还送了他一对银烛台,主教的宽恕让他在悔恨中爆发出深刻的觉悟,成为精神转化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一块面包”,“一个烛台”, 代表了人们对过错的两极态度,一个人的灵魂从人间到地狱,又从地狱到天堂就因无情的责惩和有情的宽恕!
读完小说,我闭目沉思,良久良久。原来,“宽恕”能拯救人,不仅拯救他人,也在拯救自己。我能做到吗?我能宽恕他吗?一个声音在心中拷问着我,撕扯着我。让我又记起去年冬天那个寒冷的`中午……
我至今不能忘怀那个中午,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些琐事闹翻了,彼此扔下狠话——绝交!我俩的吼声刺破了彼此的心,也刺破了冬日温暖的阳光。多年的兄弟之情就这样了结了,那么轻易,那么冷漠,那么灼人心痛!从此,我和B形同陌路,远远见到就绕道躲开,见面也不再说话。大家表面都装得若无其事,但心里却在暗自神伤,但谁都不愿先跟对方和解,打开僵局,这种令人窒息的状况维持了近一年。今天看完《悲惨世界》我又想起了B,一次次自问:我该怎么办?
对,我们需要宽恕!就像大主教宽恕冉阿让,冉阿让宽恕德纳第、沙威、马吕斯和柯赛特一样,在一次次舍己中完全了别人、也放松了自己。想想容易,但付之行动比登天还难!当我第二天在教室里看到B时,咽喉就像被石头堵住一样,怎么也开不了口,虽然心里无数次在为自己鼓劲儿,但昨天的豪情壮志被压抑了。“凭什么要我先开口?多丢脸。”一种可恶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算了,维持原状吧!我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若无其事般。
放学回家,看到书桌上的《悲惨世界》,心里又泛起了波澜。冉阿让的善良、宽容浮现在眼前,他把宽恕送至他人灵魂深处,有意无意间将人与人带入一种生命的体恤中,他用宽恕翻松了人心的土壤,让爱的种一子在彼此心中萌发、茁一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老子不是说:“以德报怨”,“常于善人”吗?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渴盼别人的宽容、饶恕啊!
“B,今天你好精神啊!”当我再一次遇到B时,脸上绽放着笑容跟他招招手,心里积压多日的石头落地了,宽恕并不难,难就难在战胜自己。“你也很酷啊!”他用同样的笑容望着我。我俩击掌和解,抱在了一起,我俩的笑容照亮了对方的心,也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世界突然在我眼前寥廓、长远了……
原来,宁静可以致远,宽恕也可以致远!这是冉阿让告诉我的,是雨果告诉我的,也是《悲惨世界》告诉我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今天,我们学了《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这篇课文,这一课讲的是从前有一座砰砰城的国家,里面有一个喧闹王子,很喜欢响的声音,他想在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结果,在生日那天,他却听见了他从来也没有听过的声音:小鸟、春风、小溪发出的声音,他觉得这才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从此,砰砰城不再吵闹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最好听的声音不是最响的,大自然的'声音才是最好听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制造噪音,比如:开车时要少按喇叭,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在家时也尽量不要大喊大叫,共同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
读后感的作文 篇10
我想大家都看过美国电影《美女与野兽》吧!美丽的公主用内心善良友好的感化兽的心,唤醒隐藏在可怕外表下的美好……美与丑,不是绝对的——这是我在读完《巴黎圣母院》后的最大感受……外表是丑的,但内心可以是美的,正如敲钟人伽西莫多和巴黎最下层人民、流浪者和乞丐。外表是美的,但内心不一定是好的,那不是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吗?美的也可以改变为丑的,阴郁的地方即使再怎么“圣洁”也主导不了所有人的命运;丑的也可以感化为美的,外表丑陋又如何,他们有温暖,有善良,有勇敢,有坚强!
俗话说世上无完人,绝对美的东西可能也只能在《巴黎圣母院》里找到了,那就是外表美丽,内心善良的少女爱斯梅拉达。她,为了拯救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而找了一个名义上的丈夫;她,用清凉的水安慰烈日下的畸形;她,有几个被圣洁教会赐予的圣洁称谓:“杀人犯”“女巫”雨果把这个美与善的化身带到了巴黎圣母院的刑场上,引起我们的无限同情,召唤起我们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外表美丽的不止有爱斯梅拉达,还有那个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克洛德弗罗洛,他没有善良,唯有妒羡、自私、阴险和不择手段,他是恶魔,他是野兽!而畸形敲钟人伽西莫多,他是可爱的猪八戒,他也是“野兽”,他外表野蛮粗俗,但他在爱斯梅拉达那儿获得温暖的体验后,他变成了暖心肠的天蓬,和为了少女的幸福而赴汤蹈火、牺牲自己一切的“野兽”!
在巴黎圣母院的`外面,也有一群“野兽”,他们是衣衫褴褛,举止粗俗的巴黎最下层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在这个“圣洁”的世界上有着无可比拟的“教养”,他们像野兽般攻打巴黎圣母院,为的是就出他们心中的“圣母”,他们互相友爱,正直勇敢,舍己为人,用鲜血来泼洒巴黎圣母院的墙柱,用骨肉撞开圣母院的大门,我相信他们的悲壮,他们的慷慨足以捣毁圣日耳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政府,也可以摧毁巴士底狱,来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革命!
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即将被处死,在教皇的统治阴霾下,在副主教的摧残下,一个披头散发的“野兽”英雄救美,卡西莫多毅然背叛他的副主教,保卫了正义。这个“野兽”被重重磨难和恐怖摧残蹂躏成畸形,但他有强健的胸膛、有自豪的眼、又冲出迷雾,坚强正义的心!这是一场美与丑的对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雨果站在巴黎圣母院的舞台上给我们诠释了美与丑的真正含义,美丑的极端对照如洪流一般在读者心中决堤,浪漫温暖的潮水在心里,在脸上泛滥开来……
朋友们,何谓美,何谓丑呢?谁是美女,谁是野兽?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28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9-28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10-05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31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14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22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01-04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3-21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1-23
读后感的作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