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通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和诗人万巴。
书中讲述的是三个小孩子不愿意学习,甚至厌恶和讨厌学习。主人公吉吉诺穿着开裆裤,衬衫角露在外面,而且是个贪玩逃学的小学生,他非常羡慕蚂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结果不经意中,他竟然如愿以偿地变成了蚂蚁。他打仗很勇敢,起初被众蚂蚁推荐为蚂蚁“将军”,后来又被拥戴为“小白旗皇帝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他经历了背叛、自作聪明、碰钉子、吃苦头这一连串的.波折打击后,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学习,每天都想着玩,我也不例外,学习那么枯燥无趣,谁又能快乐呢。都幻想着能变成小动物多好呀!不用刻苦的学习、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但《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告诉我们,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虽然我们人类每一天都很辛苦,但动物也是一样的,他们甚至比人类更辛苦。
就像小蚂蚁吉吉诺一样,当他变成蚂蚁后才知道,并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样,不用学习,只是享受。开始,吉吉诺并不懂得如何去当一只蚂蚁,他总是把人类做事的方法用到蚂蚁的身上,但事事都是错的,受到很大打击。但经过观察和努力学习生存知识,最后他终于学会如何去做一只好蚂蚁。因为他智慧、打仗很勇敢,起初被众蚂蚁推荐为蚂蚁“将军”,后来又被拥戴为“小白旗皇帝”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
《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人类、动物、昆虫,都生活的不容易。都要努力的学习知识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或动物。人类辛苦,其实蚂蚁比人类甚至更要辛苦,也有很多生存知识要学,如若你不努力学会,就会被死亡夺去生命。
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图画书《我的心中每天开满一朵花》。这本书的作者是幾米。
幾米从1998年开始创作,开启成人绘本风潮,作品风靡海内外,已有美,法,德,西班牙,希腊,意,韩等国译本。多部作品改编为音乐剧,电视剧或电影。根据《微笑的鱼》改编为的动画片。20xx年,studio voice杂志选为“亚洲最具有创意的五十五人”之一。
这本书虽然是图画书,但每一副都配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如果光看图片的话,看不懂说的是什么,但一看那段文字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回家的路,相对论和遥望。回家的路图上画的是一条断了的台阶,那是一条回家唯一的路,但还好月亮还在,还好想象还在,还好天使还在,我还能另造一条路。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一件事情失败了,不要气馁,再想另一种方式,另一种办法。相对论图上画的是在海里我和鱼的'对视。这让我明白了你永远揣测不了别人的心。遥望画的是一只鸟在飞翔,但是被主人的绳子牵着,它非常的无奈,苦笑。让我知道了鸟是和人一样向往自由的。
这就是《我的心中每天开满一朵花》读后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的知识,里面写的是说,从不同的思维里,有着不同的想法。本书分为十辑。第一辑:另类思维。第二辑:管理艺术。第三辑:理财致富。第四辑;人生智慧。第五辑:爱是首要。第六辑:仁者无敌。第七辑:相信自己。第八辑;成败得失。第九辑:小中见大。第十辑:感恩生活。
我讲的是第一辑里的`超级思维: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像在那儿宁静的打发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的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一块钱。”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了。”
小青年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又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小年青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老人退休前,是一件单位的工会xx。
工资福利是刚性的,只会涨,不会跌,加之年轻人的逆反心理,老工会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的拐弯抹角,而是直言相斥,那些孩子们则会更加调皮难缠。他就不会有安静的日子。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
要敬业,首先要正确选择与自己的志趣相投合的职业,人一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就会精力充沛、全力以赴,而决不会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由于能力、经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并不能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可能你目前干的就是一件你出于权宜之计的职业。但是,只要你手头上有工作,你就要以虔诚的心态对待这份工作,即使你自命不凡,心中梦想的是更加美好的职业,但是对你的职业,一定要以欢快和乐意的态度接受,以虔诚和认真的姿态完成。
要敬业,就要象热爱生命一样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主要表现在:
1、珍惜时间,工作上绝不拖沓;
2、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3、生命要充满热情和活力,热忱是工作的灵魂。
要敬业,就要做到自信、勤俭、主动、爱。
1、自信是职业的份内要求。自信表明了一种对自我能力、优势的认可与肯定,自信是一个人无论面对挑战还是各种挫折时,对完成一项任务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信念。
2、勤俭是敬业的`基石。勤奋主要针对时间,节俭主要针对金钱,要充分利用时间和金钱,而不要浪费它们,没有勤奋和节俭,将一事无成。
3、主动是敬业的特性。任何单位都需要那些主动寻求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
4、爱是敬业的升华。爱在工作中表现为人与人的亲和力和人际理解力,具备人际理解力素质的人,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员工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协作,共同攻坚,一起完成企业所交给的任务。
我作为一名驾校员工必须以这种敬业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职业。
《敬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影响,《敬业》让我懂得了座任何职业,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敬业,只有敬业了,才会将工作做好。这时候,我想起一本书来,《成功的因素》这本书就是将敬业的,只有敬业,才会成功,不敬业的话,永远不会成功!我相信这是对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围绕一个怪僻的思想展开。一位身患重疾的媒体巨头寻找年轻的天才,培养他们成长,方法却是让他们不断地经历不幸。因为,该富翁认为,只有屡遭不幸的艺术家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这些年轻天才们的.任务是将音乐界和影视界的垃圾作品清除出去,最终创作出有品味的作品。为此,富翁还设立了一个名为“新文艺复兴”的基金会。 故事讲述了一位受富翁之托、名叫哈兰的经理人,在文森特小时候他从家里抢走,令他远离母亲和兄弟姐妹。哈兰引导文森特经历了青春期、初恋、首次醉酒和初试毒品。他令文森特尝到了失败和被拒绝的滋味。哈兰不断推动着文森特的成长,挑拨着他的雄心抱负,却又在精神和经济上摧毁他,目的就是想从其手中能诞生出杰出的作品。 文森特的每一次成功,正是那些表面拒绝他的唱片公司、影视公司和出版社促成的,虽然看似止步不前,但却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前奏。这个倒霉蛋一直无法融入社会,生活充满失败,直到他在一次宴会上遇到自己已做了修女的母亲,并从她口中得知了当年那个“魔鬼条约”…… 作者乔伊·戈贝尔年仅25岁,而《文森特》已经是他的第二部小说了,不过这却是他的作品首次以德文出版。戈贝尔曾是一名朋克摇滚乐手,他的这一经历体现在写作时深悉音乐界的运作以及对劣质歌词、歌曲的剖析上。 这部狂热之作情节紧凑、扣人心弦、风格硬朗。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最近,阳光姐姐出了新书《穿越时空的心灵》,这本书刚出,我马上就看完了,因为书中的内容太耐人回味了。
主人公盛欣怡因为失去了妈妈,走不出悲伤的阴影,在一个课外英语补习班,偶然与宁佳心结识,成为朋友,宁佳心介绍了漫画,让盛欣怡投入了漫画的世界,还让她结识了几个新朋友,盛欣怡在虚拟世界中走出了阴影的`故事。由此,我深切地体会到友情是一剂良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一本好书不仅能给人慰藉,而且更能给人启迪。这本书引人深思的事情是公司酒会上,配角张小伟的妈妈决定砍去森林建别墅,张小伟出手抗议的事情。
我想:张小伟做得好,因为森林是大地的绿毯,破坏绿毯的话,大自然也不会放过我们,如果我们再破坏环境的话,环境也会惩罚我们。为了一个所谓的别墅,而毁掉整个原始森林,这样的事情可太令人愤怒了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几个坏孩子在破坏一棵小树,小树摇摇晃晃,摇曳的树叶也不时飘落下来,树枝也发出“吱吱”的声响,像是小树的喊叫声。看见这种情形,我很生气,想跑过去制止他们,可是又想:他们会听我的吗?正犹豫着,一位大哥哥见了,制止了他们,我既高兴也后悔,高兴终于有人勇敢地上前阻止,后悔自己为什么就不敢去制止他们呢?我难道没有这个能力吗?!
人们破坏环境的事情常常发生:锯去树木,排放污水,喷发废气,随便扔垃圾……如果我们人类再不醒悟,屡教不改地破坏环境的话,我相信:不久后,大自然就会狠狠地惩罚我们!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再也无法去补偿这个错误了!
为了让蓝天更蓝,绿树更美,河水更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保护子孙后代赖于生存的环境!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骆驼祥子》中,“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经受一系列致命的打击之后,变成一具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的行尸走肉。这一精神堕落的原因,主要来自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xxxx势力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毁;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这样,祥子的生命悲剧也就具有了更为普泛的典型意义。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和深刻的启蒙思想。二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具有对话性的复杂世界。而把握住老舍对祥子个人主义思想的看法、对车夫群体关系的认识,也许是进一步解读《骆驼祥子》、深入考察老舍这一思想特质的关键。
祥子的堕落是一个精神渐变的过程,他是一步步由“人”变成“牲口”的。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质变的点,也就是祥子作为“人”与作为“牲口’的分界点,则是小福子的死给他的打击。此前,车
被兵抢去,祥子还是一角钱一角钱地省,想再买回车;钱被孙侦探敲去,祥子虽然无可奈何地娶了虎妞,但也没有放弃“拉车,买上自己的车”的愿望;及至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要去找回小福子,找回幸福;但小福子死了以后,“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从一个坚持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了走兽”,不对别人负责任,也不对自己负责。既已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只凭本能浑浑噩噩地混着,那么他的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明确的信念,实际上也已经不复存在。这点在和阮明比较中尤为明显。“阮明知道,遇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了祥子。祥子并没作过这样的打算,可是到时候就这么作了一一出卖了阮明。”阮明才是一个具有明确个人目标的个人主义者,而祥子成天“留神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只是活在感性欲望中,精神一片混沌,缺乏理性,也就无所谓主义,虽然他在得过且过之中产生的盲目破坏力也可能给别人造成严重的毁坏。
老舍对祥子的个人主义进行正面批判的时候,却正是祥子已经没有理性信仰、谈不上有什么主义的时候,虽然在祥子彻底堕落之前,老舍对其个人主义已经有清醒的洞察。但彼时,老舍一面交代祥子的自私,一面又总是取谅解的态度说明祥子的万不得已。
在堕落之前,祥子的自私,与小福子的牺牲精神,与小马儿祖父年轻时的热心肠相对照,就已十分明显。虽然,祥子也仍然有对别人深切同情的另一面。比如,当小马儿祖父饿得发晕时,“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但是,小福子“为教弟弟
吃饱,她得卖了自己的肉’,。而祥子深爱小福子,却因为她肩负着养家的责任而离开她;即使在最美好的爱情憧‘憬中,祥子仍然想“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小马儿祖父年轻时,“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跳河的,上吊的”都救过;而祥子为了买上自己的车,不惜与老弱病残者抢生意,以致于“背后跟着一片骂声”。对此,老舍进行细致的描写之后,又总是找出客观原因为祥子辩解。针对祥子爱情关系中的私心,老舍议论说“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这两句话,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洞悉内涵,也有着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但以贫穷为由却太过轻松地原谅了祥子的人格缺陷。对于抢生意这一点他则宽肴地让祥子自辩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奋斗成了祥子免受质问的挡箭牌。
如此宽容,并非老舍在价值观上对人性中的`自私有何认同,而是因为祥子在彻底堕落之前,其个人主义思想虽然也包含着自私的成份,但它的最主要内核却是个人奋斗,与之相关的是烙守职业道德、讲信用、勤劳、节俭等美好品质。正是出于对这些美好品格的珍爱,老舍才爱屋及乌地舍不得立即去责备祥子的自私之处。
祥子的个人奋斗固然带着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但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严格自律,却焕发出生命蓬勃向上的动人光辉。车被兵抢之前,“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这里,祥子把职业信用看得高于自己的安危。夜晚路黑,祥子拉曹先生摔倒,自己也负了伤,他心中引起的是痛心疾首的自责,并且决定以辞工、让工钱来补偿这一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过失。对自我责任的主动承受,使得祥子的个人奋斗与不择手段、极度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区别开来,而带着劳动者的纯朴、忠厚。为了买上车,祥子起早摸黑地拉车,舍不得花钱买药、喝糖茶,“没有一般洋车夫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也体现出人为了理想而严
格自我约束的意志美。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是祥子个人主义精神品格的核心。
正是因为喜爱祥子的自强不息、喜爱祥子的老实厚道,老舍不忍心责备祥子的不是之处。他对祥
子彻底堕落前的叙述较多地采用内视点,显得心贴心,能揣摩到祥子的每一寸心事。作家老舍给予笔下人物祥子的是慈父般的温情。他只能等待祥子已经象不肖之子一样无可救药时,才忍心象极度失望的父亲一样,来历数祥子早已存在而此时倒不甚分明的缺点。这种慈父般的不忍之情,其实质乃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现代人道主义精神。也正是出于这种极富爱心的人道温情,老舍反过来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谅解人性中的自私、利己,因而,在小说的末尾,老舍在祥子彻底堕落之后,还是掉过头来重新审视祥子过去的缺陷,痛切地称此时已经没有信仰、追求的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并对待祥子也象对待一个已不再回头的浪子一样失去了耐心,他不再细细地去揣摩祥子内心世界的“存在的合理性”,而更多地采用外视点较为粗略地叙述他的种种劣迹。
祥子的毁灭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意志的摧毁。老舍通过这一精神悲剧的描述,愤怒控拆了不给穷苦人以生路的黑暗社会。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在外在的社会打击之外,祥子的精神堕落是否
还有其内在的个性原因。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很明显,祥子并不是因为追求个人利益才引来社会恶
势力的迫害,也不是因为损害了他人利益才遭受厄运。车被拉、钱被抢、人被诱惑、虎妞难产、小福子被逼死都与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假如在小福子说“我没法子”的时候,祥子肯娶她的话,她可能不至于死得那么早,但是逼迫小福子走上绝路的仍然是没有给穷人出路的社会。假如祥子肯伸出救援之手的话,也不过让悲剧换一个形式、换一个时间而已。“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的小马儿祖父并不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也同样没有前途。各种各样的洋车夫过的都是悲惨的生活,就从侧面补充说明了祥子的命运是不公平社会中穷苦人无法逃脱的共同命运,与祥子的生活态度无关。因而个人主义在祥子的悲剧之中没起什么作用。制造罪恶的是社会压迫、阶级剥削,而不是人物自身的个性缺陷。
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已经在故事的编织中,解除了祥子的堕落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在小说末尾,祥子完全堕落之后,老舍还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这里又把祥子的毁灭与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栓在因果链上了,宣泄的还是作家对祥子的自私难以真正原谅、而又不忍责备的耿耿于怀之心,表现的是作家的人道温情与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
老舍的慈爱、温厚之情,不仅体现在对待祥子的个人主义态度上,同时也体现在他对待祥子生命意志缺陷的态度上。尽管罪恶来自社会,但是祥子在遭受打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的心理缺点。祥子骆驼一般的顽强生命,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不
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沉默的祥子实际上也生着一颗善感脆弱的心。他显然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就停止奋斗的。当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总是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只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增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
们设好圈套让祥子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祥子自己对此没有进行丝毫反省,而只是简单地认为“说真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一切都是她布置好的,单等他来上套儿。毛病似乎是他太老实,老实就必定吃亏,没有情理可讲!”在与车夫们的关系上,祥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但一旦自己受到挫折,却容易暗中琢磨,按自己的思路从别人的生活中引起奋斗没有价值的悲思。小马儿祖父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这里包含着对过往悲惨生活的沉痛诉说,也包含着对群体共同抗争的深切呼唤。但祥子显然忽略了后面一层意思,只是再一次自问“要强有什么用呢?……何不得乐且乐呢?”祥子这一生命意志方面的缺陷,使得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城市贫民、下层劳动者的范围,而指向对普遍人性的思考。
出于对祥子积极向上奋斗精神的认同,出于对下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老舍在进行犀利的社会批判的同时,对祥子生命意志方面的缺点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因而对祥子的“要强有什么用”的沉
痛叹息理解有余,批判不够,只注重去抚摸其中生命无奈的伤痛,而不忍去发掘其中的人格缺陷。他只对祥子堕落的结果表示深载同情的痛恨,只对子堕落的社会原因表示满腔的愤怒,而不忍对祥子堕落过程的心理进行严酷的拷问。他深深地“哀其不幸”,而轻轻地“怒其不争”。同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者,老舍溢于言表的人道温情使得他与鲁迅这样冷峻的人性批判者区别开来。此中,他展现了自己的拳拳爱心,也表现出理性批判力量对慈爱之心的退却,以及退却之后不甘愿的曲折宣泄。这决定了《骆驼祥子》从根本上讲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而它的国民性批判内涵只能退而成为一个隐性主题。
但是作为一名具有深刻思想穿透力的小说家,老舍在可贵的现代人道主义立场之外,从来就不甘愿放弃思想启蒙的责任。这不仅体现在他对祥子的个人主义态度宽肴之后实际还是耿耿于怀上,更体
现在他对群体与个人辩证关系的思考上。对群体与个人关系的深刻把握,使得老舍在思想深度上远远高于一般的人道主义者,高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
《骆驼祥子》中车夫群体,首先是作为一个生活悲惨的群体形象衬托在祥子四周,把祥子没有出
路的命运,由点引向面,有力地完成了小说社会控拆的主旨。其次,车夫作为祥子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展示出了祥子性格中自私与富有同情心的两面。更为重要的是,对车夫群体意识的认同与否,还蕴含着两个重要的话题,一是对群体力量的向往,二是对庸众精神麻木现象的揭露、鞭挞。
老舍此时未曾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阶级论者,不可能直接去呼唤阶级斗争。但凭着对穷苦人的一片爱心,凭着对生活的直观理解,他还是朴素地感觉到了个人奋斗没有出路,而朦胧地向往着群体的共同抗争。祥子独自面对人生困境时对群体力量的肯定,小马儿祖父对生活的惨痛总结,都蕴
含着老舍对穷苦人是否应该联合起来这一问题的思考。祥子被虎妞挟持的时候,不禁想到“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独自一个是顶不住天的!”,他甚至还想“假若他平日交下几个,他想,象他自己一样的大汉,再多有个虎妞,他也不怕;他们会给他出主意,会替他拔创力气。’,虽然想过之后,祥子并没有改变生活方式去进行群体抗争;社会的黑暗力量是那么强大,仅有几个会出主意的朋友,并不可能真正改变祥子的悲剧命运。此时老舍还未曾意识到可以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来武装群众,但祥子这一领悟却也包含了老舍对群体团结力量的认同。小马儿祖父以蚂蚌“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作比喻从反面说明个人奋斗之不可行,却也包蕴着可贵的阶级意识的最初萌芽。对群体力量的向往,是从受苦人自身中寻找力量,使得老舍超越了居高临下的贵族式的人道主义,也说明老舍此时对革命虽然缺乏正确的了解,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左翼革命家关于阶级意识问题的正确观点。
群体的联合可能产生强大的自我解放力量,群体之间的认同也可能加强人拒绝进行精神超越的惰性。当祥子放弃人生努力、任自己往下堕落的时候,正是车夫群体间的认同意识填补了祥子的心灵空白,使祥子在动物一般混沌的生存状态中过得心安理得。对这一精神现象的揭示,使得老舍远远高于一般从阶级斗争概念出发,就立即陶醉于群体意识提升个人意识的海市唇楼中的理想家。深刻的启蒙思想使得老舍对庸众中的人性丑恶有高度的警惕。矗立于对穷苦人真挚热爱基础上的人道温情,
并没有遮住老舍穿透历史迷雾、把握人性真面目的深邃目光。
祥子堕落的过程是一个命运和精神都向车夫群体复归的过程。最初,他落落寡合,除个人私心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好强,不甘堕落,还想奋斗,不愿意认同一般洋车夫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生命衰颓。这里,个人与群体不相融合中,体现的主要是积极向上的人格美,是人性中的神性光辉对生物本能的超越。而当祥子认同车夫的群体意识时,却正是他精神走下坡路的时候。当他的个人奋斗遭到挫折时,他想,“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一一自己的路既走不通,便没法不承
认别人作得对。”这些事虽然有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其中有真哭或真笑,但更多的是请烟、请酒菜、赌博这些共同泯灭灵性、麻醉精神的无聊事。祥子认可车夫间的人情意识、生活态度,并非是想借他人的长处来提升自己,而是出于对自己丧失信心之后的精神无助;在向群体看齐中,他不仅没有克服原有的个人私心,走向更高道德境界的集体主义,而是迅速下坠到丧失人生追求的精神麻木状态。“祥子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这么着,他自己觉得倒比以前舒服,别人也看他顺眼;老鸦是一边黑的,他不希望独自成为白毛儿的。”群体,哪怕纯粹是下层劳动者组成的群体,也成为人性堕落的染缸。
对下层劳动人民群体中精神麻木现象的批判,对个人向群体靠拢过程中逐步堕落现象的揭示,使得老舍在认同群体团结力量的同时,对群众的庸俗、混沌有着充分的警觉。这是启蒙思想家的警醒与鲁迅在《阿Q正传》、《药》等经典作品中对庸众劣根性的批判一脉相传,是老舍对“五四’,优秀作家所开创的新文学启蒙传统的继承。它对普遍夸大群体道德力量的革命文学进行了极为难能可贵的补充,使得现代文学对个人与群体关系、对群体正负作用的思考更趋于辩证。
温厚的人道情怀和深刻的启蒙思想,构成老舍精神世界中极富魅力的两个层面。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造成了《骆驼祥子》丰富的思想内涵。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今天我读了语文书上的一篇文章《作文上的红双圈》,自从读了它,它总是在我的印象中挥之不去。
这篇作文主要讲叙了1972年5月,作者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红五月征文比赛,语文老师给作者的参赛作文《补考》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使作者的作文发表在刊物上,作者受到了激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路,成为了知名作家的事,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作者对恩师无限感激。
我也不例外,有一次,我们学校开家长会,家长们到学校后,我们的老师把最近表现好的和表现坏的都说了一遍,而我却是在最近表现不好的,我非常害怕爸爸回家后打我。可是,到家后,把并没有打我,而且说,老师说我很好。什么,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偷偷溜进学校到班门口,明明听见,老师说我学习不好,爸爸却回来跟我说老师说我学习很好,此时此刻我才意识到爸爸在对我鼓励。
同学们,其实一个鼓励,甚至是一句话,我们也会受到鼓舞。九十八个红双圈的老师,多么平凡,但是在作者的生命中,它们是一艘带他前进的船!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1-23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28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01-04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14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31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22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8-20
读后感的作文09-23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3-21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