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1
周教授说: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为什么周教授这样说呢?因为音乐能让人瞬间改变情绪状态的艺术行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永远是潜移默化的`。
但我们又有多少家长把音乐当作一种兴趣去培养呢?应该大多数家长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副科,没有去注重它吧,我也是其中的家长之一。今天听周教授和张教授的分享——《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才知道音乐是可以这样培养的。张教授说不但要学音乐,还要更好的学音乐,她分享了自己在培养孩子在音乐上的一些经验。音乐能够启发儿童心智,提高非智力因素,提高品质艺术修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音乐还能带给孩子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提升个人气质和生活品质。音乐能够让孩子放松身心陶醉情操,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性格健全发展。
做为家长还要做到正面引导、陪伴、鼓励和肯定孩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音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享受音乐吧!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2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进行控制和过度干预,觉得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辅助和监督。其实,这些做法无形当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比如陪孩子写作业。对孩子的写作业问题过度干涉,而不是让他们独立完成,结果就造成了孩子会觉得做作业的责任不是自己的,等到父母催了我再做,父母不催就一直拖着。又比如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课程,把孩子没有兴趣的事情非要强加给他,这也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再比如生活上包揽大事小事。
当孩子上小学后,他自己其实可以做很多事,可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没长大,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大包大揽,渐渐地,孩子觉得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参与。因为我们习惯干涉、习惯控制,所以养成了孩子依赖别人的性格,他的`自主意识会变得极差。所以,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责任转交给孩子,他可以决定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学到什么程度。同时,在生活上,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经常给他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独立自主地完成。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3
我觉得孩子要增加内驱动力,首先要让孩子参与进来,第二就是长久保持坚持不懈,第三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举个例子:我们小朋友是个不善于表达的小朋友,写作文是最头疼的事情,从一年级开始,作文要求很简单,他也是写不出来,会求助我,我每次都是先让他感受这件事情(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从五感出发写,先让他写,能写多少是多少,我带着他修改,他写得好的地方立马表扬,表扬他的观察能力、用词、或者观点等等,让他慢慢有自信,不惧怕写作文。平时让他多阅读一些书籍,运用这些好词好句。我比较关注每次他考试的作文、课堂作文,因为考试写的作文最真实,就算他这次开始总分不理想,但是如果作文分数还可以的'话一样表扬。现在三年级了,虽然写作水平也不是非常高,但是我发现,现在的课堂作文或者考试作文有慢慢在提升,还是有点欣慰。
因为在我身边的很多为了完成作业而帮孩子写作文的家长,家长帮他写和不完成作业性质是一样的,反而越加害了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自己成长才能走得更远,只有自己磨练才能进步。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4
今天观看了家庭教育第五期——家庭教育要在严格和关爱中达到平衡。收获颇多,通过本次教育视频让我更明确了教育孩子时如何做到真正的爱孩子,让孩子懂得爱。严爱相济,让严爱达到平衡,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是奠定整个教育的基石。父母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时要严慈相济、恩威并施。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要合理配合,对孩子教育时既不过于严格,让孩子体会不到亲情温暖、感受不到尊重,也不能过于溺爱,溺爱也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应做到合理而平衡。
古时“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中已不再适用。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要做到自身示范、言传身教。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在子女面前要良好的形象。家长想让孩子做的事自己先要做到。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也说过,“后生可畏的,但不愿意他去效仿的'事,你自己便绝不能在他面前做”。
严慈相济的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是中华民族一直的优秀思想。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要做到多学习、互尊重、互配合、共成长。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5
经常听到一些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我们很早就重视了,可是奇怪,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呢?
面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其实大家应从问题的根源找答案。家庭教育重视了,却没有效果,那么这个阻碍家庭教育效果的关键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这以下几方面进行对照:
第一方面、言行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
很多的.时候,父母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可是自己前脚对孩子循循善诱的讲解,后脚朋友打电话问自己身在何处,自己竟然就直接回复朋友自己正出差,而其实自己正坐在家里看电视呢。如此言行不一致,又怎能有效果?
第二方面、步调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简单的说,就是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父亲告诉孩子说这样做事情是正确的,而母亲却说那样做是正确的。这样让孩子就分不清谁说的对或者是谁说的错,不知道何去何从,所以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家庭成员一定要达成共识。
第三方面、家庭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不顾孩子的感受。
面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特别要注意不要简单粗暴,不顾孩子的感受。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父母说什么都是真理,其实孩子幼小的内心,有着大人想象不到的能力,所以千万别小看孩子。
有心的父母们,当您在讨论家庭教育问题的时候,不妨对照入座,看一下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哪里的这三大方面,您是否中招呢?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6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其实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各种催促各种批评,一点错误就抓住不放,时间久了孩子怎么会有学习的动力。
说到内驱力,自律这些词语它本身就是反人类的,人天生都有惰性,没有人天生就自律,内驱力强大。它需要我们慢慢积累,通过长期的坚持,通过我的语言,父母的以身作则。而不是每天压迫式的`方法,不断让孩子失去了内驱力,甚至会害怕学习。记得有一次孩子数学基础没有掌握好,错题很多,要是以前我会严厉批评,然后把之前犯的错误都拿出来,还会威胁说以后再这样会怎么样。现在我会问她是上课没有认真听不懂,还是没有掌握,或者做题习惯不对啊?当找到真正的问题去对症下药时,孩子不会惧怕错误。同时也会知道,学习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每天的努力,一次的错误不怕,怕的是自己对自己放松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自驱力自律让我们做父母的先行动起来。每天一个小坚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变化。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7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的三个不可替代充分反映了家庭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塑造孩子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家庭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要承担重要的责任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个温馨、强凝聚力的家庭会让孩子更流恋,更有力量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压力并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同时学会求助。
讲座二《认识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心得:在孩子生活中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是关键。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特殊经历、人际关系。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合理的引导,不是强烈的禁止。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站在一起、欣赏他的闪光点、接纳他的不足、允许他的脆弱、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也不一样,给孩子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的意见一定要统一,绝对不能使用暴力。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都必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和困难站在一起打败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课堂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公开观后感11-01
家庭教育观后感11-03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11-11
家庭教育观后感05-17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06-08
天宫课堂观后感(经典)07-11
天宫课堂观后感06-14
天宫课堂观后感12-22
天宫课堂的观后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