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数学知识点高三的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

时间:2022-03-08 17:54:08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知识点高三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1

  高三的数学知识点:如何巧用时间打基础

  进入高中后不久,很多学生都感到不适应,面对许多学习障碍和挑战不知所措,尤其是数学科表现得最为突出,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抱着一种“麻木”和“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石家庄一中张帆老师介绍,高一数学学习有着严格的“规矩”,至少要做到上课用心听讲、及时做笔记、精选练习题。

  课堂探究数学思想

  新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上有关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时,要重视教学过程,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关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还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开拓思维,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手脑并用勤做笔记

  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数学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那么,数学笔记究竟该记些什么呢?

  一、内容提纲。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二、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顾及每一位同学。相应的,一些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属于疑难问题,由于课堂上来不及思考成熟,记下疑难问题,可在课后继续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掌握,不致出现知识的断层、方法的缺陷。

  三、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四、归纳总结。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准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五、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醒目地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同时也应注明错误成因,正确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精做题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精选题目。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Q吧)题的形式、难度。

  分析题目。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及时反思。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我们反对老师把现成的题目类型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题目套类型,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2

  人教版高三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

  [注]: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B⊥CD,AC⊥BD

  BC⊥AD.令得,已知则.

  iii.空间四边形OABC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中点,则平面90°易知EFGH为平行四边形

  EFGH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为正方形.

  高三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知识点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2.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A.75°B.90°C.105°D.120°

  4.若∠A为锐角,且,则A=()A.15°B.30°C.45°D.60°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E是AC中点,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正弦、余弦解题诀窍

  1、已知两角及一边,或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三角形是否存在要讨论)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3、余弦定理对于确定三角形形状非常有用,只需要知道角的余弦值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就可以确定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3

  一、 对比《考试说明》,把握冷、热点

  1.冷点:课时比例超过分值比例较大的知识点有导数及其应用、计数原理、选修系列4部分,但要注意导数是处理函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在“淡化”冷点时,不要忘记冷点中有热点。

  2.热点:在高考中分值比例超过课时比例较大的知识点有函数及其应用、统计、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推理与证明等部分。《考试说明》中,除圆锥曲线外,都是《考试说明》中要求较高的部分。

  二、研析《考试说明》,明确核心考查点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强调了集合在表述数学问题时的工具性作用,突出了“韦恩图”在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中的作用。虽然不要求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复合命题,以及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但需要特别注意能够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进行否定.每年的高考都会有一道选择题,估计今年将会是一道考查常用逻辑用语的选择题。

  2.函数:对分段函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能够简单应用;奇偶性只限于会判断具体函数的奇偶性;反函数问题只涉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既不要求掌握反函数的一般定义,也不要求会求某个具体函数的反函数;注意“三个二次”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函数的应用;注意函数零点的概念及其应用;需要注意一些函数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以及问题表述方式的变化。

  3.立体几何:必修第一部分中空间几何体更强调几何的直观性,使用了四个“画出”,强调对各种图形的识别、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新课标高考新增加的三视图一定会重点考查,预测其考查方式为:①考查对三视图的理解;②与有关的计算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第二部分的位置关系侧重于利用空间向量来进行证明和计算,在高考中,会有空间三种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的求解问题.

  4.解析几何: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加强对椭圆和抛物线的理解和综合应用,重点掌握椭圆和抛物线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的解答题.

  5.三角函数:本部分的重点是“基本三角函数关系”、“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有关三角函数的综合解答题每年都有,必须高度重视,不过,这类题都是基础的中档题。

  6.平面向量:掌握向量的四种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意义以及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注意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在高考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为:①考查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及基本运算技能.要求考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和内积的运算法则,理解其直观的几何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②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 ③和其他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和函数、曲线、数列等基础知识结合,考查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一般由浅入深,入手不难,但要圆满完成解答,则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计算。

  7.数列: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和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里“具体的问题情境”,也包括由递推关系式给出的数列,这是近两年重点考查的内容,预计今后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

  8.不等式:要求“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会解“绝对值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 会用基本不等式:a+b2≥ab(a,b≥0)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9.导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曲线的切线问题;对于复合函数的导数,也仅限于会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这是导数应用的热点内容。

  10.算法:应该侧重“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与“程序框图”的复习,理解五种“基本算法语句”即可,特别是“程序框图”与数列、不等式的综合.这类题经常与数列及统计等知识进行小综合。

  11.计数原理:强调对计数原理的“理解”,避免抽象地讨论计数原理,而且强调计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尤其是要注意与概率的综合.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汗水。

  12.概率与统计:高考对概率与统计的考查越来越趋向综合型、交汇型.特别是与函数、不等式、方程、数列、解析几何等的综合,在统计案例中删去了假设检验和聚类分析。

  13.复数:重点是复数的基本概念与代数形式的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几乎是每年都会有一道选择题。

  14.选修系列4:对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去“了解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了解摆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摆线在表示行星运动轨道中的作用” 。《不等式选讲》由选考变为必考,可见选修系列4将从3选2变为2选1。同时删去 “了解几种柯西不等式的形式及意义” 。更多精彩解读,请参阅《试题调研》之《解读20xx广东考试说明》。

  三、读懂《考试说明》,展望命题趋势

  1.立足教材、重视基础、突出知识主干、体现通性通法重点知识构成试卷主体,函数与导数、三角、数列、不等式、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这八大主干内容将会重点考查。传统知识中变化较大的是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大题,应以平行与垂直的证明和空间中的三种角为主体;解析几何的大题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轨迹问题必将淡化,而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仍是考查的重点。

  2.强调能力立意,坚持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命题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借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运用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组合,是综合性的最佳表现形式,是考查能力和素质的有效载体。例如,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数列、数列与不等式、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平面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三角函数与数列、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这些知识网络间的联系的交汇点仍然是20xx年高考数学命题的主旋律。

  3.强化数学应用,在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中考查素质与能力加强数学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巧妙地设计来自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且符合考生认知特点和所学数学知识的试题,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既是《考试说明》的要求,也是与新课程标准接轨的体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将再度成为20xx年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不过,概率与统计的应用题仍是考查的重点。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应用题的解题规范化训练,首先要建模,这一环节在解题中要有体现,归结为数学问题后解决此类数学问题,对解得的结果要验证或说明它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最后还必须有答。要防止因解题的不规范而失分。

  4.注重创新,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考查思维能力创新可以为高考试题注入新的`活力。以考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设计开放性的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这将成为20xx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新亮点。加强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竭力倡导的重要理念,这个理念十分鲜明而强烈地体现在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卷中,每年都有一些背景新颖、内涵深刻的试题出现,例如探索性问题、阅读理解性问题、动手操作类问题和研究性学习型问题等。加强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4

  一 试题易、中、难层次明显,尤其重视考查基础,选择题1至8题,填空题13至15题,解答题17至20题,20题第1问共一百分左右的题目都十分基础。这些试题起点较低,只要平时重视教材,抓好第一轮复习中的基础练习,做到理解、熟练、准确,就能顺利解答。

  选择题9至12题逐渐加难,尤其12题提高了难度。解答题20题题型常见,有一定运算量。22题作为最后一题,把函数、导数、数列、不等式等主干内容有机结合,层层递进,增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试题第12、16、22题作为把关试题,用意明显。

  二 注重主干知识、重点内容考查,试题不偏不怪。

  如19题,考查了异面直线公垂线、二面角、体积,这些都是立几中的典型问题,都是围绕立几中最核心的位置关系“垂直”而展开,着力考查了数学中的重点、难点。

  三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如第2、4、6、9、10、14、15、20题考查了数形结合。12、22题考查了化归的思想方法。

  四题目特色鲜明,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第7题线性规划;第18题概率统计均以实际问题出现;第11题新颖;第16题以高等数学中的一个概念为背景。这些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22题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第17题第1小问考查了教材上一个三角公式的推导过程。这在近年高考(论坛)试题中是难得一见的,这对引导中学教学中用好教材、抓纲务本、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形成了试卷的一大亮点。

  总之,试题别具匠心,不落俗套,耐人寻味,无超纲之嫌,特色鲜明,能让老师明白如何教,也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学,是一份难得的具有良好选拔功能的优秀试题。

  美中不足的是,易中难的比例值得商榷,尤其是考虑增加中档题的比重,加大解答题前4道之间、每题每问之间的梯度,让一些中上,尤其是上等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以上愚见不妥之处请斧正。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5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等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能力要求

  1.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5.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

  考试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的简图,理解A,ω,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arccos 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6.数列

  考试内容: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

  考试内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圆的参数方程.

  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专家解读:

  1.理科的三角函数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改为“(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8.圆锥曲线方程

  考试内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专家解读:

  2.理科的圆锥曲线方程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改为“(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9(A).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考试内容: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考试内容: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平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8)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9)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10)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11)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考生可在9(A)和9(B)中任选其一)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考试内容: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排列.排列数公式.

  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11.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12.概率与统计

  考试内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

  考试要求:

  (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

  13.极限

  考试内容:

  教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根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专家解读:

  3.理科的极限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改为“(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14.导数

  考试内容: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导数.复习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5.数系的扩充-复数

  考试内容:

  复数的概念.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数系的扩充.

  考试要求:

  (1)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

  (2)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3)了解从自然数系到复数系的关系及扩充的基本思想.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全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试卷应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总体难度要适当,并以中等题为主.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6

  一、编制依据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是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 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为依据编制的。20xx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标准》,既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和规范,也是20xx年新课程高考数学命题的重要依据。《标准》强调,“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据此,我们在制定《说明》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数学及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尽量反映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例如,继续保持较高比重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注重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设计能够充分考查考生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育部为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和江苏五个省区单独制定了《大纲》,我们以《大纲》为具体指导和规范,同时,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情况和考生情况制定了《说明》。因此《说明》既基本贯彻了《大纲》的理念和具体要求,又体现出了山东特色,《说明》是《大纲》在山东具体化的产物。

  二、指导思想

  20xx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本着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原则,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20xx年我省的高考是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成功实现了由旧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命题保持相对稳定符合高考命题工作的规律,也是科学命题的要求。20xx年的高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第二年高考,在保持山东省去年高考数学基本题型不变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继续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这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在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选定上要以中学数学教学为现实基础,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试题设计上要尽量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例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等,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另外,由于我省各地市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B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命题将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体现高考命题的公平性。同时,试卷应保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三、基本特征

  1.强调基础

  《说明》继续强调对考生数学基础的考查,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同时又注重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考生要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大部分都是基本题,但基本题不一定是简单的题,而是利用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能力解决的基本的问题。

  2.注重能力

  数学中的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决定了高考数学命题必须突出能力立意,在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灵活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既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又对考生升入大学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应用

  《说明》对于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逐步提高。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都加强了对应用性问??解提炼出相关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应用题能够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能够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应用题的命制将本着“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把握好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及方法的深度和广度,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同时结合我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在去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变动。首先是在考试内容上“一减一增”。

  由于我省高中所使用的教材没有涉及到“聚类分析”的内容,结合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和高等数学教学情况,删除了对“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的考查要求。

  在命题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考虑到不等式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是刻画区域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应用非常广泛。在原有的不等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不等式的考查内容和要求,有利于考生在中学阶段对不等式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也是考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继续学习数学的需要,保障他们在将来的大学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我省教学实际和体现新课程理念及要求,今年对理科考生增加“选修4-5”中“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考查内容。增加的考查内容是高中新课程的选修内容,是“不等式”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但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以及高等数学来说都是重要的,属于《大纲》指定的选考内容之一。因为其内容比较简单,要求也不太高,而且不单独就此命制选做题,因此,对考生备考来说负担不重。然而这一变动对于促进高中新课程实施,稳步推进高考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今年的《说明》对某些考试内容的考查要求也做了一些调整。

  考虑到“数学命题”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所以今年对“命题”的考查要求有所提高,增加了对“理解命题的概念”的要求;另外对“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要求更加具体,改为“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今年对文科考生“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要求考生“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等。

  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仍然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 共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其中,将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7

  1易错点:遗忘空集致误

  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就有B=A,B,B,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B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2易错点: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3易错点: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

  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

  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b都是奇数.

  4易错点: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5易错点逻辑联结词理解不准致误

  错因分析: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时很容易因为理解不准确而出现错误,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p真或q真,

  p=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

  pq真p真且q真,

  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

  ┐p真p假,┐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

  6易错点: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

  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分母不为0;

  (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

  (3)真数大于0;

  (4)0的0次幂没有意义.

  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7易错点: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

  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

  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

  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8易错点: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是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

  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9易错点:抽象函数中推理不严密致误

  错因分析: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的性质.

  解答抽象函数问题要注意特殊赋值法的应用,通过特殊赋值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个不变性质往往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抽象函数性质的证明是一种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证明一样,要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条件,不可漏掉一些条件,更不要臆造条件,推理过程要层次分明,书写规范.

  10易错点: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c)=0的根,这个结论我们一般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

  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1易错点:混淆两类切线致误

  错因分析: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是指过这个点的曲线的所有切线,这个点如果在曲线上当然包括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可能不止一条.因此求解曲线的切线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切线.

  12易错点:混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认为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于0,就会出错.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

  13易错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而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可导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导函数值为零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处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在此提醒同学们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一定要注意对极值点进行检验.

  14易错点:用错基本公式致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a1+an)d/2;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an=a1pn-1,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a1(1-pn)/(1-q)=(a1-anq)/(1-q),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na1.在数列的基础性试题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这几个公式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解题就失去了方向.

  15易错点:an,Sn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关系:

  这个关系是对任意数列都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

  当题目中给出了数列{an}的an与Sn之间的关系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知道了an的具体表达式可以通过数列求和的方法求出Sn,知道了Sn可以求出an,解题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转换的相互性.

  16易错点:对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理解错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0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是等差数列.

  解决这类题目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考虑问题要全面,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认为正确的命题给以证明,认为不正确的命题举出反例予以驳斥.在等比数列中公比等于-1时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解决有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殊情况.

  17易错点: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错因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

  但是考生很容易忽视n为正整数的特点,或即使考虑了n为正整数,但对于n取何值时,能够取到最值求解出错.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远近而定.

  18易错点:错位相减求和时项数处理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环境是: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得到的和式要分三个部分:

  (1)原来数列的第一项;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1)项的和;

  (3)原来数列的第n项乘以公比后在作差时出现的.在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这三个部分,否则就会出错.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8

  1、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加强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通性通法的运用上。

  2、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内容比例,数学学科高考内容包括代数、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它们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

  (三)题型,全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三种题型,其中,选择题部分约50分;填空题部分约30分;简答题部分约70分。

  (四)试题难易比例,试题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在试题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3:5:2。

  名师分析

  南京五中数学特级教师曹安陵老师认为,从20xx年《考试说明》看,数学学科的考查范围和题型等没什么变化。只是个别知识点有小的变化,没有涉及原则性的。题型依然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三种,其中选择题10题,填空题6题,简答题5题。试卷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占比例大致为3:5:2。猜测总体难度20xx年可能会比去年容易点,不过卷子还没出,这只是大家希望的方向。

  复习提示

  考试重点是C级

  目前一轮复习刚接近尾声,建议考生还是踏实抓好课本,抓好基础。因为从往年阅卷经验看,有些题目虽然不难,但得分不高,这说明很多考生虽然题目做得多,但没注意基础。比如去年高考的应用题大家都觉得不难,实际上分数很低。原因就在于复习指导思想有问题,太强调应试,反而起不到好效果。考生在抓好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做些题,另外要注意总结,善于总结,提高成功率。另外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去年15个要求C级掌握的知识点都是考试重点,20xx年要求C级掌握的知识点有14个,考生一定要重点关注。

【数学知识点高三的】相关文章:

1.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

2.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

3.高三数学知识点

4.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5.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6.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7.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9篇)

8.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9篇

9.高三数学知识点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