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作文15篇(热门)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年味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年味作文1
天还没破晓,万籁俱静,周围黑漆漆的,只有我的小窗是亮着的。我托着腮坐在桌前,琢磨着如何下笔。
“咕噜”一声,从肚子里发出,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走出房间,四处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终于觅到了一个家乡的年饼。此时,口中那熟悉的味道,让我脑海中浮现出每年廿八在老家时大家一起在做年饼其乐融融的情景。
每年腊月二十八,姑姑一家人一大早就来帮忙。我们先把大面团、内馅等做饼所需的材料以及工具都在大厅里摆放好。妈妈们负责做饼,爸爸们负责带小孩子。我和堂妹乐于参与,加入做饼的队伍。做饼开工了,大娘负责把大面团做成一个个的小面团,奶奶、姑姑、妈妈负责包,我和堂妹用压面皮的板子把小球压成一张张面皮给姑姑她们“供货”。爸爸、大伯和姑丈们负责带着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不让他们来打搅我们。可是外面的嬉笑打闹声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和堂妹,我俩常被弄得“心猿意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动作,竖着耳朵关注外面的.动静,因此就会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这时姑姑会朝我们撅起嘴,扬扬眉,当我们察觉到时就怪难为情的。于是我和堂妹下定决心好好干,不给大家拖后腿。可是我们还是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妈妈不忍心,就唤我俩出去一起玩吧。
在院子里,我似乎化身成为一位幼儿园园长,带着弟弟妹妹们玩各种游戏:一会儿是老鹰抓小鸡,一会儿是捉迷藏,一会儿到屋后放鞭炮……玩累了大伙儿在我的带领下到茶座里喝茶“碰杯”,好不快活。
到了中午,奶奶准备了很多美味佳肴,有白切鸡、皮皮虾、生蚝、八爪鱼……每道菜都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特别是奶奶做的煎鱼,上餐桌还不到10分钟就被我们小孩子一扫而空,大人们只能干瞪眼。说起来表弟的吃法还绝了,只见他先去掉鱼头,然后把剩下的部分一股脑儿地塞进嘴里,待他取出来时就只有一个基本的鱼骨架子了,最后他还不忘津津有味地吮吮手指头呢,把我们都乐坏了。
午饭之后,爷爷在院子里架起了临时灶台烧起来,把年饼放在蒸笼里,一笼一笼往上摞,四笼一起蒸。爸爸趁机把几个大番薯放进灶膛,用柴火灰埋上。过了一会儿,烤番薯特有的味道就飘出来了。面对热乎乎、香喷喷的大番薯,我们根本就没有抵抗力,你争我抢地就把大番薯瓜分完毕。
吃完大番薯,我们兄弟姐妹又跑去玩了。我们一起到外面逗毛茸茸的小鸡玩,跟田间上吃草的牛一起吽吽叫,摸摸长在田里的玉米棒,还有追赶一下养在鱼塘边的那只骆宾王写过的鹅……当我们心满意足玩回来时,年饼已经蒸好,新鲜出炉了。我们贼兮兮地每人拿一个,又是一顿饕餮盛宴……
一串虫吟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回过神来,发现脸颊上有泪痕。我轻抚脸颊,回味着昔才的余味:嗯,萦绕在唇齿鼻间的不正是让我时刻牵挂着的味道—家乡的年味吗?于是,我拿起笔,记录下此番的美好。
家乡的年味作文2
一年下来爸爸妈妈都很忙,趁着过年,爸爸妈妈带我和哥哥一起回老家陪奶奶过大年。
大年三十那天,爸爸和奶奶给我们准备了好多家乡的美味!老家野生的鸡鸭鱼肉全齐。奶奶还烧了她最拿手的八宝菜,猪头肉,粽子,米粿,长寿面等等!
这天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用家乡的大土灶煮猪头。猪头煮熟,老爸帮忙把猪头摆在一个大木头盘里,插上柏枝,贴上红纸,对着高山上的祖宗,烧香祭拜!一柱香之后,才能端进屋,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就迫不及待的围着桌子,等待着老爸的'发挥。只见老爸撸起袖子,拿起菜刀,熟练的把骨头和肉使劲的剔开,把里面的精肉一块块的切开。这时屋子里就迷漫着浓浓的猪头肉香,我们赶紧伸出筷子抢着吃,弄得爸爸都来不及切。
一个猪头,-下子就被我们扫得只剩面皮,连猪舌头,猪耳朵也不放过。猪头肉的美味真是让我很难忘。
猪头肉的美味刚尝好,妈妈和奶奶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听奶奶说年夜饭要吃得越早越好,于是妈妈就麻利地洗刷翻炒,有几个大菜,奶奶早就放在煤炉和煤气灶上炖了。然后土灶烧柴火,哥哥把灶火烧得旺旺的,于是我们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在下午三点半就好啦,爸爸和叔叔赶紧鸣炮关门,开饭咯!
大家围坐在一起,倒上美酒和饮料,慢慢的品尝,喝到兴起,奶奶尽然建议开始划拳,于是爸爸和叔叔,妈妈和婶边划拳边喝酒,他们说着一串串划拳口令,我虽听不懂,但感觉很喜气,莫名地感觉很开心激动,连还没会走路的小妹妹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了呢!
这样的年夜大餐,让我感到很难忘又留恋,我想这也是爸爸妈妈为何每年都坚持回老家过年的原因吧!
家乡的年味作文3
我的老家衡阳在湖南,是一个美丽的山水之城。秀美的湘江宛如一条玉带由南向北穿境而过,壮丽恢宏,我们回老家过年,到家时,往往是除夕当日的正午时分了。家家户户门前贴有红通通的春联,门前还挂有大红灯笼,透出浓浓的喜庆氛围。街上的小朋友三五成群,撒着欢儿地追逐玩耍,边走边放着鞭炮,霹雳吧啦地响着,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家里的团年饭已经准备好了,在老家,这团年饭是极为讲究的。全家老小围坐一桌聚餐,最长者坐在上位,他第一个动筷子,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夹起眼前盘子里的青菜菜,其他人才能动筷子。如果有外出来不及赶回的亲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摆上杯筷,表示全家团圆。桌上鸡、鱼、肉是一应俱全,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鲤鱼,寓意着“鲤鱼跳龙门”,炸至金黄,再炖,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红黄相间,色泽诱人,令人直流口水。
但特别的是,这道“鲤鱼跳龙门”,没有人动筷子,每个人的筷子绕开这条金灿灿的鲤鱼,都是只是看看。当时我很纳闷,“这么好吃的菜,为什么不能吃啊!”爸爸看出我的疑惑,对我解释道:“鱼是要留到初一再吃,代表着年年有余。”哦,原来还有这些讲究啊!
大人们在饭桌上边吃边聊,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我们这些小孩那会在乎这些大菜,平时什么美味佳肴吃不到?匆匆地扒了几口饭,吆喝着,就跑出去玩耍。大人们也不管我们了,过年了,不就图个高兴吗,夜深了,随着春晚倒计时的开始,“3、2、1……”爸爸领着我出去放鞭炮,不仅我家。家家如此,零点钟声敲响,鞭炮声此起彼伏,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啊,放完鞭炮后,爸爸就带我回家,紧紧地关上了门。听家中长辈说这是,放“千子鞭、关财门”,过年的讲究真有意思。
清早,我被门外的鞭炮声惊醒,要开财门和祭祖了,客厅墙上,摆有一个写有“祖神”的红色的牌位,两边还有几个小一点牌位,前面的香炉,已经插上了香,轻烟缭绕,我们所有人在爷爷的带领下,依次向先祖鞠躬祭拜。我再向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们也纷纷给我红包压岁。得到长辈的祝福,还有压岁红包,我非常高兴。
拜年结束后,我跟着大人去有着南岳第一峰之称的回雁峰上香、祈福。爷爷年纪大了,上山时步履有些蹒跚,渐渐地拉在了后面。我急忙下去搀扶爷爷,爷爷脸上满是皱纹,写满岁月的.沧桑。爷爷用他那干枯的手慈爱地抚摸我的头,眼里露出了欣慰的目光。看着这慈祥的目光,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吃饭,爷爷就端着碗,一口一口喂我吃饭。我边玩边吃,不知不觉间,一碗饭就见底了。而现在他越来越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但对我的关爱依旧不变。进入到祈福的庙宇中,我点燃了一炷香,插入到香炉中,心中默默地祝福家人一切安好,事事顺心
到了晚上,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耍龙灯节目。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面负责敲锣打鼓,后面的则举起长龙,挥舞摇动,在空中摆出各式各样的舞龙造型。龙头是整个队伍的灵魂,在前面上下挥动,后面的龙身就根据队伍的章法舞动巨龙身姿,有时化作蛟龙出海,有时化作鹰击长空……红红火火,场面声势浩大,十分热闹。龙头每经过一家门口,这家就放鞭炮、烟花,表示对龙灯的喜爱,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烟花在空中绽放,像天女散花,忽明忽暗,五彩缤纷。一会儿化作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化莫测。既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灿烂,又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韵味,而人们在则在这欢乐中徜徉,美好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要回济南了。但家乡的味道将会嵌入到我的记忆中,伴随着我的一生。
家乡的年味作文4
家乡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将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的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将一头已经挑选好的猪,一个人拽着它的尾巴,两个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的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将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的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的,不过多久,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的事,还要将家里的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的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的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的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的对联与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男女老少也将各自过年的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的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的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的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的、黄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的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年味作文5
腊月三十早晨。吃过早饭,我们全家人就忙开了,贴春联,准备年夜饭……
爸爸妈妈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精心烹制各种菜肴,我和弟弟也不闲着,跑这跑那的给他们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桌子上的鸡肉,扣肉,红烧鲤鱼,豆腐圆子,东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年夜饭,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点刚过,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来,可真是爆竹声声震天响啊!这个鞭炮声,是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兽的。这个年俗至于是什么具体时间形成,估计很难说清楚。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但惧怕红色和炸响。因此,在年兽来的那天,家家户户门口贴鲜红的对联,放鞭炮,挂灯笼,放鞭炮,驱赶年兽。
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当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烟花,爸爸妈妈不仅不责骂,而且脸上还笑开了花。我和弟弟过足了放烟花瘾。
大年初一,真正的拜年来了。当远方传来“咚咚锵"的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便知道是“他们”来了。慢慢地,锣鼓声,鞭炮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转眼间,就到了我们家门前了。
从阳台往下看,一头黄狮和一头红狮摇摇摆摆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咚咚锵,咚咚锵”,黄狮和红狮在我家门前舞动起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彻云天。只见黄狮和红狮一会儿扭腰,一会儿左右摇头,一会儿起旋转跳。狮头还一个劲地向我家门口点头,给我们拜年,给我们献上新一年的真诚祝愿。这时,爷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还有大葱,双手递给了狮子,而狮子也毫不客气,一下子就把红包“吞”进了肚子里。
拜过年后,紧接着就是放鞭炮了。说到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我们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为了对我们拜年的狮子表示尊敬,好让他们更加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财源滚滚。
大年初二初三,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了。这几天,我们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跟他们团聚,聊天,小孩子们可以领到不少红包。哈哈,这几天摆脱了作业的烦恼,玩的不亦乐乎……
过年,是快乐的,幸福的。在这个日子里,我们过得不同寻常!于是乎,我们都盼望过年。
家乡的年味作文6
春节的时候,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放炮。
每到春节,爸爸总是买许多炮,带着我去放。记得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刚一吃过团圆饭,我便吵着闹着要爸爸带着我去放炮。爸爸点一根好长好长的香,拿各式各样的炮,有长的,有短的,有方的,有圆的,有大的,有小的……我们高兴地出去。
外面到处都是炮声,还有许许多多欢乐的人群。礼花划破沉寂的夜空,留下无数的金星向我们眨眼睛;地老鼠冒着火花,“嗖”的一下从人们的脚下穿过……这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个塑料瓶飞上天空,弄得大家哈哈大笑,原来是我和小伙伴们把一个点燃的炮放在塑料瓶里搞的`鬼。
我们不停地玩着新名堂,有的把炮埋在土里放,有的把炮插进雪里放,大家都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直到把炮放完,闹到半夜才肯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明年我可以一个人去放炮吗?”爸爸说:“你长大,明年你可以自己出去放炮。”
听爸爸的话,我高兴得跳起来,期待着明年的春节早日到来。
家乡的年味作文7
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头涌动。叫卖声,砍价声,欢笑声在明朗的夜晚交织成了一部和谐的交响曲。大街上,麦田边,华丽绚烂的烟火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上天空,在空中尽显它那美丽的舞姿。今晚,人们将彻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声钟响。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浓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亲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踏上归途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还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归家的旅程。从东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离吧,我们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经过了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在次日的14点到达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爷爷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老家的气温只有几度,而我们只穿了几件单薄的`衬衫。于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炉给我们。爷爷拿出了一大卷火红的爆竹,走到了门口。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回到了老家。
去访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亲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说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给老祖宗上柱香。我还从未去过祖堂呢,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与父亲去了。
走在村中那条唯一的水泥路上,我听见前方的鞭炮声接连不断。走到祖堂,便发现这儿烟雾缭绕,地面上铺满了鞭炮碎屑。祖堂内,有许多村民络绎不绝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让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个头,上三炷香,再磕三个头。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祖堂的里墙上挂着一张捐款明细表。上面写着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额。我看到父亲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亲看到我在看那张表,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饭
每一家过年年夜饭总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亲讲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不免多了几盘绿色食品。在我的家乡,猪脚和猪蹄膀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东西。餐桌上,众人举杯共庆新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绉绉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几分豪爽之情。
终要离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终于要离开家乡,回到东莞了。这次家乡之旅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却给了我许多深深的回忆。
我带着这份回忆,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
家乡的年味作文8
春节,是一年之首,我们也把它称之为过年。春节还有许多其它的名字,比如新春、新岁、新年、岁旦、年禧、大年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食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浓郁的地区特色,但同样都是热闹喜庆,我的老家在温州,那里的春节习俗和特别,想知道在我的老家是如何过春节的吗?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盼呀盼,终于盼来了春节,我去了心心念念温州的奶奶家。每次回老家去过春节都会变得格外忙碌,尤其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大家都会忙着做年夜饭、掸新、贴春联、挂大红灯笼……掸新的意思是大扫除的意思,而年夜饭当然是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啦,在温州地区年夜饭也称分岁酒,吃年夜饭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幸福福,老家的年夜饭有许多美食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其中最具家乡特色几道菜的便是温州鱼饼、酱油肉、鳗鱼鲞、血蛤、鸭舌和虾干了,而且每道菜都有吉祥的寓意,温州鱼饼代表“黄金白玉”,因为鱼饼内白外黄。酱油肉则寓意着"红红火火",虾干是“有头有尾”的意思,表达了在岁末年初,干活要干脆,做事要认真努力,这些美食不但有这些好寓意,味道也很好,光是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大年三十晚上满满的一桌子温州美食,爸爸还特地炒了一盘年糕,每年年夜饭的必备菜肴,意思是年年高。
今年我还去参加了老家一个叔叔的婚礼哩,这里的婚礼也有许多特殊的温州习俗哦,最特别的'是要吃两顿喜宴,新娘子要嫁到新郎这里来,提前一天的起门酒上要给新郎的亲戚们敬茶,来熟悉新郎的亲戚们,这顿喜宴招待的都是近亲,我可也是新郎的一个小亲戚呢,也是第一次参加一场吃两顿喜宴的婚礼。
虽然这么多有意思的习俗,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年三十发压岁钱,谁让我是个小财迷呢?
家乡的年味作文9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我们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们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到了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作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重重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吟诵着王安石的《元日》,欢欢喜喜过新年!
外婆住在农村里,养了两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到了过年的时候,会杀了小猪来庆新年,外婆就会送我们一只猪头,在二十八夜的晚上,我们就会到徐洪去。
煮猪头肉,这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必备“功课”。煮猪头肉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到这时,我就会高兴地欢呼起来:“煮猪头肉喽!煮猪头肉喽!”方圆一里都能听到我的欢呼声。爸爸妈妈将去皮了的腌制过的大猪头轻轻放入盛着水大锅子里,往灶里头多添些柴,盖上盖子,两个小时的美妙烹饪时光过后,掀开锅盖,一片雾气夹杂着浓香扑面而来,热气腾腾的猪头肉呈现在水中。再就该分解猪头肉了,我们要把肉从骨头上割下来,再用保鲜膜装起来。趁爸爸妈妈割猪头肉时,我总会拿一大块连骨带肉的好肉啃咬起来。当妈妈让我吃时,我就敞开肚子大吃一顿,吃得晚上肚子隐隐作痛。
办年货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在人山人海的超市里,我们一起买了一大堆零食,一个年过下来,我胖了整整一千克。
新年那天,吃着各种各样的`美味,在我的回忆中,是最能体现出家乡的年味的东西了。
家乡的年味作文1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吧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在这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了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年味浓浓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又填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作文12
门外,吹来寒冷刺骨的冬风,世间万物都已早早地入土冬眠,而那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却仍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与雪作伴,与风为友。突然间,我看见它伸伸腰,抖起精神……哦,原来它也在等待年的到来呢!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喜气洋洋,这个年忙忙碌碌,这个年烟花漫天,这个年充满年味……
冬雪迎年雪,淡淡的,淡淡的落下来。像鹅毛一般,轻盈。轻轻的,轻轻的,随风飘动。像淘气的孩子一样,在路上贪玩,与伙伴谈话。就这样,落下来。带着自己的梦想——准备迎接新年。雪是极佳的舞者。没有伴奏,没有欢呼。她穿着白色的舞裙,翩翩起舞,有时会拉着伙伴一起,跳着《小天鹅舞曲》……不知是谁那么细心,为衬托雪窈窕的身材,把舞台的背景选为红色,还在舞台上铺设红色的地毯,把彩灯设为激情似火的.红色。
火药味
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要吞噬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充满浓浓的年味儿……
餐味夜,悄悄的到来。迫不及待的我们便开始热热闹闹地享受丰盛的年夜饭,每一碗菜都是别样的精致细腻,香喷喷的香气在我鼻孔里不断地挠痒,夹上一块,温馨的暖流灌输全身。说笑声中,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啊!好香的餐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13
家乡的年味,在红彤彤的对联中;家乡的年味,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家乡的年味,在香喷喷的年夜饭中;家乡的年味在……
家乡的年味,藏在红色的'春联上那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中:财源八方斗丰溢,福运似海仓满盈;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幸福平安万事和,吉祥如意百年顺……这些看似简单的语句,实际上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顺利。
家乡的年味,藏在团圆的喜悦中。从午饭后一直忙到傍晚,为的是让在四面八方工作的亲人在这令人难忘的,令人喜悦的夜晚,欢聚一堂。年夜饭中的许多食物都是有寓意、有讲究的。比如吃年糕,是希望小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长高,成绩高,节节高。而吃甜甜的发糕,则是希望大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高升,发大财。最有趣的就是吃鱼的时候,总是要剩下一点,这就是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年年有余……这些含在菜里有趣的寓意,其实都包含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与寄托。
家乡的年味也在漫天烟花中,当12点的钟声响起,所有的烟花一齐升上天空,在黑丝绒般的夜空中绽开绚丽花朵。那五彩的烟花升入天空的同时,也是示意着人们:旧的一年已经离开了,新的一年,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家乡的年味,是团团圆圆,是幸福,是喜悦,是深深印刻在我心中永远的味道。
家乡的年味作文14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大包小包的行李,年味是年夜饭的香气,年味是一场春晚,年味更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一颗思念家乡的心。
在我的心里,年味却是在每家堂屋里舞动着的狮子。
往年过春节,就是除夕夜敞开大门看春晚,初一拜年以及去关公庙烧香罢了。今年可不一样了,队里决定今年舞狮子。
除夕是第一天,傍晚,我和爸爸赶到集合地点。六点整,游行准时开始。
到了一户人家,一头通体红色的狮子晃着大大的脑袋,抖着金黄的.胡须,张牙舞爪地走进堂屋,随着愈发紧密的锣鼓声,狮子忽而晃着大大的脑袋蹦蹦跳跳,忽而转过头去蹭几下长长的尾巴。最后,它直接在地上打了两个滚儿!憨态可掬的狮子,喜气洋洋的锣鼓声,陪伴村里所有的人,度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咚锵咚锵”锣鼓声一直响到了村委会。这次过年,不仅有舞狮,还有彩虹船。狮子舞毕,一名老人开始喝彩,浑厚淳朴的方言中,蕴含着村委会去年的业绩,也蕴含着来年节节高的决心!金狮伴着锣鼓声刚刚离去,彩虹船便载着嘹亮的民歌声飘然而至。
“咚~咚~”新春的钟声敲响了,一束束烟花射上天空,庆贺狗年的到来。
后面几天,我们舞遍了整个村。每个队都有过我们的足迹,每个队都响过我们的锣鼓声。在狮子舞动的身影中,飘出了浓浓的年味。
都说年味变淡了,我不赞同这个观点,至少在我的家乡,年味从未变淡过。
家乡的年味作文15
坐在房里透过纱窗看院外的街道。
稀稀疏疏的三两人骑着摩托飞驰而过,下午的一场小雨将本来已清淡的初一淋得更加冷清。偶尔附近传来的一声炮响还能让人勾起三十晚上的回忆,烟花在头顶绽放,竞得人蓦地抬头,正看见最美的一瞬,四散的流光从极盛到萎谢。
今年因奶奶去世的缘故回到家乡小镇过年,本以为小镇的.新年,人多热闹,有鞭有炮会有往日的年味。然而从昨日到今天漫天的炮声里只有硫化物的刺激性气味,呛得人难以呼吸。
早上八时左右边有人陆陆续续来拜年,一人一挂鞭,放完敬一炷香就走。在楼上听着院子外面轰隆似雷鸣的声音,百无聊赖。
想起昨夜三人挤在一起坐着说要一起好好看春晚。结果妈妈九点便已睡着,爸爸在认真发短信。于是我也开始和同学手机聊天。
深夜,晚会也已结束。我一人站在阳台上看邻居家的烟花。
春寒料峭,砭骨的风让人不由得缩缩脖子。又是新的一年。
对着漫天的烟花,我微微一笑,许下每年伊始的心愿,父母安康,万事如意,不过对于20xx年或许还有一点另外的祈福:高考大捷。
QQ上零点刷屏的是各种羊年祝福。不分长短,一律点赞。
记得几年前武汉还未禁鞭时,爸爸总会12点准时带我下楼放炮,那时每年在炮声中跨年。捂着耳朵,大声乱叫,跳来跳去。
初一初二家里有亲戚朋友拜年,坐一桌凑桌麻将,有时缺人也会拉我不个位置。中午一群人围着一起吃饭,腊鱼、腊肉……还有一盘寓“年年有余”的鱼放着,不让吃。这种事后总难免被亲戚问各个方面,成绩、生活。因此小时候最烦恼的就是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后来大一点亲戚知道我读高中,纷纷安慰说压力不要太大,顺其自然就好。忽然发现原来自己长大,人与事也发生改变。窃喜好久。
团年饭之后家里还会吃饺子,虽然我从不会包但吃饺子却一个一个的,用铲子慢慢铲起一个个大白饺子雾气腾腾,再淋点油在上面,加点醋和酱油。猪肉白菜嚼得满嘴。
这些记忆每当听到“过年”二字时便随之而来。
然而越大却越觉得年味淡,街上静悄悄的,繁忙的马路冷冷清清。不见舞龙舞狮的人群,不见满面笑容的问候。
或许是因人大心多,学业紧张无心观察,或许是时代变化,世事变迁传动在渐渐改变。
我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城市与小镇的年味。带着爸爸与妈妈庆祝每一个珍贵而幸福的新年。
重寻那一丝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年味的作文04-09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选)04-25
家乡的年味作文02-05
【集合】家乡的年味作文07-01
家乡的年味作文(优选)07-18
家乡的年味作文(推荐)07-19
(精)家乡的年味作文07-19
【合集】家乡的年味作文06-03
家乡的年味作文【推荐】06-04
(实用)家乡的年味作文06-04